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 OA系统 | ERP系统 | 工程项目管理软件 | 装饰管理系统 | 签约案例 | 购买价格 | 在线试用 | 手机APP | 产品资料
X 关闭
项目管理系统

当前位置:工程项目OA系统 > 建筑OA系统 > 项目管理系统

园林景观建设与生物多样性

申请免费试用、咨询电话:400-8352-114

简介: 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它包括数以百万计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关键字:园林景观建设 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简介

1.1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它包括数以百万计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一般认为,生物多样性有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也有人认为还有一个层次,即景观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可从两个角度理解:广义的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狭义的主要指种内不同群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是指存在于生物个体内、单个物种内以及物种之间的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它代表物种演化的空间范围和对特定环境的生态适应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惊人的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是指由不同类型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空间结构、功能机制的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或变异性。

1.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全部生物多样性层次对于物种和自然群落的永续生存是必需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环境保障,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

1.2.1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

1.2.1.1消耗性使用价值。消耗性使用价值是一种直接价值,它是给予像薪柴和猎物这样的用于自用。

1.2.1.2生产使用价值。从野外采集的物种具有巨大的使用价值,它们能为家养物种以及农作物的基因改良提供新的基础材料。

1.2.1.3娱乐与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业已成为一项发展迅速的行业。

1.2.1.4环境监测和生态治理。那些对化学毒物敏感的物种可作为“预警系统”来监测环境的健康状况,某物种甚至可以代替昂贵的探测仪。生态治理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最终手段。

1.2.1.5选择价值。物种的选择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潜在的、将来在某一方面为人类社会提供的一种经济效益。

1.2.1.6教育和科学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而且能够拓宽人们的知识,强化教育,提供更好的关于环境的知识以及丰富人类的经验。

1.2.2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

1.2.2.1生态系统生产力。生物多样性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维持系统。

1.2.2.2保护水资源。生物群落在保护集水区、生态系统抵御特大山洪和干旱的缓冲能力及保持良好的水质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当水坝、水库被修建和新的农作物耕地被开辟后,在这些工程的上面高地自然群落必须保护起来,以保证高质量水源的稳定供应。

1.2.2.3保护土壤。生物群落能保持和保护土壤,而土壤对生物群落的生产力也至关重要。具有适宜结构和组成的土壤对农业、畜牧业和林业都有巨大的价值。

1.2.2.4调节气候。植物群落在调节地方的、区域的甚至全球的气候都存在十分重要的作用。

1.2.2.5对污染物质的吸收和分解。生物群落能分解和固定污染物质,如重金属、农药和其他污染物,它们是由人类活动而制造并释放到环境中去的。真菌和细菌在这方面的作用特别重要。

1.2.2.6物种关系。一种对人类几乎没有直接价值的野生物种的减少可能导致另一种对人类有重大经济价值的动植物物种的相应减退。

  由于生物多样性具有上述各方面的生态价值,因此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与丧失,将会直接影响人类和其他生命的生存。

1.2.国生物多样性的伦理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伦理价值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3.1每一物种都有生存的权力。
1.2.3.2所有物种是相互依存的。
1.2.3.3人类必须像其他物种一样生活在同一个生态范畴之内。
1.2.3.4人们必须对他们的行为负责任。
1.2.3.5人们对未来的后代负有责任。
1.2.3.6资源不应浪费。
1.2.3.7尊重人类生活和人类多样性与尊重生物多样性是一致的。
1.2.3.8自然具有超越经济价值的精神和美学价值。
1.2.3.9生物多样性对确定生命的起源是必要的。

1.3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极为复杂。在自然界中,物种及生态系统的形成和丧失,自古以来都是存在的,它们的形成和丧失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

  38亿年前地球进入地球生命发展时期之后,地球上的生物物种就处于不断地产生和灭绝的过程之中,并在生物进化史中曾出现过6次物种大灭绝事件:第1次约在5亿年前的寒武纪末期;第2次在约4.4亿年前的晚奥陶纪;第3次在3.5亿年前的泥盆纪;第4次在2.5亿年前的二迭纪末;第5次在1.85亿年前的三迭纪;第6次发生在6 500万年前的白垩纪,统治了地球近2亿年的爬行动物——恐龙灭绝了;第6次,也是最近一次,从1万年前第四纪的晚更新世开始,以岛屿型物种、大型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灭绝为标志。每次大的灭绝事件均导致大约30%~50%的动物科消亡,如第4次大灭绝曾导致40%的动物科消亡、95%以上的海洋物种灭绝。

  当今世界,我们正处在1万年前开始的第7次物种大灭绝时期,这次大灭绝事件和以往任何的大灭绝事件不同:(1)在生物历史上,以前从未出现过有如此众多的生物种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遭受灭绝的威胁;(2)灭绝的原因是人类的活动;(3)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还在与日俱增。

  根据已有证据,自1600年以来已有83种哺乳动物及113种鸟类,即相当于哺乳动物种数2.1%和鸟类1.3%已经灭绝。丧失最多的是近150年,1600~1700年鸟类和哺乳动物灭绝率大约是每10年一个种,到1850~1950年上升到每年一个种。

  现在热带雨林正以每年18万km2的速度递减,其中8万km2完全毁灭,10万km2发生退化。依据目前对雨林毁灭速率的推测,在2040年地球上除了很少部分得到保护以外,最后将不再有热带雨林的存在。

  湿地作为鱼类和鸟类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是相当重要的。虽然许多湿地种类分布很广,然而有些湿地系统具有高度的区域特异性。孤立的、特异的水生栖息地生长有许多特有种。在过去的200年中,美国一半以上的湿地遭到破坏。洞庭湖历史上曾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1949年面积为4350 km2,到1978年仅为2740 km2,缩小了1/3以上,调蓄容积损失近100亿m3。

  现代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速度已不是以百年计算,而是在几十年甚至几年内可以被绝灭。人口的过多和全球环境退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严重丧失,从而摧毁整个地球生命维持系统,这是我们人类目前面临的最大危机之一。

1.4生物多样性丧失原因

1.4.1生境的破坏和片断化

  生境的破坏和片断化是造成大量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受威胁或大量灭绝的首要原因。随着全球自然生境面积不断缩小、自然生境破碎成许多碎片以及碎片数量的增多,致使自然生境越来越多地成为片断化与岛屿状分布,形成了大量的生境岛屿,使各种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和丧失,导致许多物种的丧失。

1.4.2外来种入侵

  每种动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成员,在其原产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中各自都处于食物链的相应位置,相互制约,所以其种群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一旦有外来种侵入新的区域,就会干扰那里原有的生态平衡,影响甚至严重破坏入侵区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入侵使少数种取代大多数其他物种,导致区域和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均匀化、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的退化。我国大范围地区的生态系统正被喜旱莲子草、凤眼莲、紫茎泽兰、微甘菊、松材线虫所侵蚀;芦苇、穗花狐尾藻、葛藤、鲫鱼在北美已成为强大的入侵种。“生物污染”越来越受科学家、政府官员和公众的重视。

1.4.3资源过度开发

  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人口膨胀、经济发展加速导致对资源的利用不断增加的缘故。人类为了生存,总是习惯于从周围环境中收获、猎取和搜寻食物等资源。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利用环境的程度逐渐升级,获取资源的手段也更先进高效。过度开发给世界上濒危物种中约1/3的种类和其他某些物种构成威胁。

1.4.4环境质量恶化

  人类活动对生境退化具有最微妙影响的因素是环境污染。杀虫剂、化工产品及废物、工厂和汽车排出的废气以及受侵蚀山脚下堆积的沉淀物等都是严重的污染源。由于污染物对生境和水质、大气质量甚至全球气候造成的影响,已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1.5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5.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论点

1.5.1.1人类中心论。认为人类是地球的统治者,生物多样性应为人类服务,在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中,应具有对其他人负责的约束。根据人类中心论生物多样性可分成直接有用、间接有用和无用等几种类型。当然人类中心论者也强调应当保护生物多样性,这是因为不然的话就将危害人类。

1.5.1.2生物中心论。认为除人类以外,某些或全部的个体生物从伦理上说都是重要的生命。按照这一理论,不同的生活方式是相互依赖的,一个物种的灭绝将对其它物种产生影响,甚至也能促使它们灭绝。

  生态中心论。认为生态系统内所有的有机体及整体,作为相互关联的整体的组成部分,在内在价值上是平等的。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将要去做的就是保护生物群落的利益,包括其整合性、稳定性和美好性,保护整个生态系统和地球生命维持系统。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可以利用生态系统中的其他部分,但不能损害群落的利益和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群落利益是伦理价值行动的最终测度。

  显然,生态中心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终趋向。

1.5.2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

1.5.2.1生态文化的建立。生态文化建立将会产生生态哲学、生态意识、生态思维和生态伦理道德。因此,生态文化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彻底消除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损害。

1.5.2.2加强法制建设。在现阶段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在生态文化社会还没有建立之前,为了有效地规范人们对待生物多样性的行为,逐步树立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伦理道德,必须制定一系列的法律与法规,用法律来保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这方面,各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已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制定出许多法律、法规、国际公约和条约,并已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5.2.3加强科学研究。只有建立在深入的科学研究基础上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才是最有效的。

1.5.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措施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了法律保障之后,还需制定一系列具体的保护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5.3.1逐步扩大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1.5.3.2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和国家公园。
1.5.3.3易地保护,建立动物园、植物园和水族馆。
1.5.3.4建立种子库和基因资源库。
1.5.3.5在非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有序、合理和科学的利用。

2.园林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还是体现在对“生态”、“景观”、“生物多样性”及其建设、保护的误解和认识不足,从而造成一系列的问题。

2.1滥用野生植物资源,以破坏农村生态为代价构建城市生态

  具体表现在:自然植被破坏严重;樟树和榉树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大量移栽大树、古树;重复建设,盲目大面积更换园林景观绿化树种。

2.2生物多样性很低,景观、生态系统和物种单一

  设计人员培养中缺乏生态学、生物多样性等知识的教育;美观是园林景观建设的首要目的,但大片的草坪中零星的大树未必是最美的;大草坪、大广场的建设曾经成为学习的榜样,喜走极端;园林绿化植物物种减少、品种单一,组成的群落结构简单,看菜吃饭—看种的苗木设计。

2.3外来种引入过多

  本土化、乡土化的物种保护和利用不够;大量引进国外的草种、树种和花卉;外来种引入已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2.4对湿地的重要性缺乏基本认识

  盲目填河、填沟、填湖;城市河流、湖泊、沟渠、沼泽地、自然湿地面临高强度开发建设。

2.5整个景观处于严重的无序和退化状态

  完整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安全面临威胁,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3.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应考虑生物多样性

3.1最新动态

3.1.1建设部2002年11月16日发布“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主要内容: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对于维护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改善人居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为切实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通知如下:

3.1.1.1提高认识,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紧迫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在国际生物多样保护工作中有重要地位和特殊意义。1992年6月在联合国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我国是生物物种极为丰富的国家,我国政府于1993年正式批准加入该公约。随后,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报告》。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3.1.1.2开展生物资源调查,制定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园林局要组织开展城市规划区内的生物多样性物种资源的普查。各城市要尽快组织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实施计划;有条件的城市和园林科研机构要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积极开展生物资源生态系统调查、生态环境及物种变化的监测、生物资源(特别是乡土物种和濒危物种)的调查和检测;生物多样性的重点地区要强化措施,切实加强珍稀、濒危物种的繁育和研究基地建设。

  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自然的植物群落和生态群落的保护。对城市规划区内的河湖、池塘、坡地、沟渠、沼泽地、自然湿地、茶园、果园等生态和景观的敏感区域,各级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 112号)的规定,编制保护利用规划,划定绿线,严格保护,永续利用。

  要划定国家重点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态系统多样化的地区、稀有濒危物种自然分布的地区、物种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的地区、既有独特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地区以及跨地区生物多样性重点地区,建设部和各地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要将其列入重点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严格保护其系统内生物的繁衍与进化,维持系统内的物质能量流动与生态过程。各省市要采取切实措施,确定保护范围、健全保护机构、制定保护法规,促进重点地区、重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工作。

3.1.1.3突出重点,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工作。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主要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各地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突出做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工作,积极进行优良的园林绿化材料的遗传驯化,加强和促进本地乡土物种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要按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苗圃面积占建城区面积的2%”的规定,加快苗圃、花圃、草圃建设,尤其是要注重加强大苗培育基地建设,加强乡土树种的保护培育,引进培育适宜树种,丰富植物物种多样性。

  要注重和加强珍稀濒危物种的易地保护。全面贯彻执行《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对古树名木要普查建档,划定保护范围,落实责任单位,落实责任人,落实养护管理资金。对城市现有的绿地和树木实施就地保护。凡大批量的大树迁移和大规模的树木抚育更新的,要组织专家论证签署意见,并经省级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对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化、风景林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建设,要加强植物配置设计的审批,合理界定植物品种的数量,丰富植物物种。要按照《道路绿化设计规范》的规定,进行道路绿化的规划建设,每条主干道都要按规定建设绿地游园,各城市都要建设园林景观路。

  加快动物园、植物园等建设,充分发挥公园在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到2005年每个市辖区、县都要有公园。2010年争取在建成区的主要街区建有一座公园。注重发挥公园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科普教育阵地的作用,不断提高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3.1.1.4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工作的领导。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是各级建设(园林)部门的重要职责。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部“三定方案”规定了建设部指导城市规划区内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管理职能。2001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特别要加强区域性物种保护与开发的研究”。

  各地建设(园林)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履行生物多样性保护职责,切实做好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各地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多样性保护作为重要的职责和主要工作来抓,要配备专门人员,落实相应资金,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政策措施,加强对生物多样的宣传教育,切实搞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3.1.2农业部、科技部、国家林业局设立“十五”重大专项“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该项目包括6个课题,有3个是有关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点”、“线”、“面”的研究与示范,其中“点”这一课题与本主题密切相关,也即既含有城镇园林景观建设问题,又涉及生物多样性领域。该课题包括四个专题,兹作一简单介绍。

3.1.2.1城镇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景观格局分析与总体布局的研究。运用景观生态学、城镇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并考虑风景园林美学的要求,在宏观尺度上进行城镇绿地系统总体布局的规划设计。

3.1.2.2城镇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植物材料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选择典型绿化植物材料和配置模式,基于改善城镇环境和满足人体保健要求,进行抗病虫害能力、净化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能力、生态保健指标等多角度地分析测定,提出不同气候带代表树种(或城镇绿化主要树种)的综合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完成不同类型城镇、不同城镇功能区的树种规划,为示范地区的城镇森林建设提供树种选择标准。

3.1.2.3城乡结合部不同类型农产品生产基地防护林的配置格局与构建模式。选择典型城镇,根据不同植物、不同森林群落类型生态功能的差异,以满足不同类型农业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为目的,与具体农业生产项目相结合,进行生态防护林配置格局与构建模式研究,并对生态效益指标进行观测和对比分析,探讨林业与现代农业结合的机制与模式。

3.1.2.4城镇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中不同类型人工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研究。根据每种植物材料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属性,运用园林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相关原理,结合本地土壤、水资源状况、气候特点等本底特征,提出城镇森林建设中不同类型人工植物群落(如生态防护林、休闲娱乐型、综合型等)配置模式,及其相应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评价。

  具体技术经济指标:建立典型的试验示范城市11个左右;提出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点”建设的技术体系;造林成活率达90%、保存率达85%,特殊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达80%、保存率达70%;提出各类建设模式10-15个;建立城市森林及主要绿化材料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

3.2园林景观建设中的生物多样性

3.2.1景观多样性

3.2.1.1将整个城市(镇)作为一个景观统筹规划。
3.2.1.2成分考虑景观结构的复杂性,如基质—建筑群,斑块—园林、水体,廊道—道路及绿化带、河道。
3.2.1.3系统考虑景观各部分的功能及其之间的物种流、养分流、能量流。

3.2.2生态系统多样性

3.2.2.1包含多种生态系统类型,如庭院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坪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等,森林生态系统的比例要高、结构要复杂。
3.2.2.2这些系统起到综合治理环境污染的作用。
3.2.2.3系统的构建要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作指导,使维护费降低最好不要维护。
3.2.2.4宫胁造林法(生态造林法)—根据潜在植被理论,提倡和强调用乡土树种重建乡土森林植被,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当地生态系统。

3.2.3物种多样性

3.2.3.1建成的生态系统(森林、湿地)等包含丰富的物种多样性,限制外来种的引入。
3.2.2.2尽量保存更多的稀有濒危植物。
3.2.2.3吸引更多、更好的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
3.2.2.4绿化植物具有多种功能,如抗病虫害、净化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态保健等。

3.2.3遗传多样性

3.2.3.1绿化植物乡土栽培品种丰富,不引外来品种。
3.2.3.2提倡培育乡土具有抗病虫害、治理污染、生态保健能力的品种。

发布:2007-07-29 11:25    编辑:泛普软件 · xiaona    [打印此页]    [关闭]
相关文章:

泛普项目管理系统其他应用

项目管理工具 禅道项目管理软件 梦龙项目管理软件 微软项目管理软件 装饰管理系统 装修预算软件 项目计划软件 项目进度管理软件 软件项目管理工具 材料管理软件 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系统 项目管理系统 施工管理软件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软件 工程管理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