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主建(构)筑物表面泛碱现象初探
变电站主建(构)筑物表面泛碱现象初探
米星平
(金华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浙江金华市321016)
【摘 要】笔者根据送变电工程长期的施工经验,对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外表面产生泛碱的原因和机理、泛碱主建(构)筑物外观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合送变电工程土建施工的实际情况,针对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主建(构)筑物外观泛碱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送变电工程 建(构)筑物 泛碱 外观质量 防治措施
0.引言
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是混凝土质量的直观体现,越来越受到业主、监理、施工承包商等各个方面的重视。国家电网公司对各电压等级变电站的主要电气设备基础,均要求采用清水混凝土技术进行浇筑。如《国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止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第30条中就明文规定主变、高抗、电容器、断路器等主设备基础“外露部分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表面不得进行二次粉刷或贴面砖”。在送变电工程进行大量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外表面经常会产生一种白色松软如絮毛物质的不明物体,我们称之为泛碱。据不完全统计,混凝土泛碱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出现的比例高达30%以上,虽然泛碱一般不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质量事故,但是它的存在对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影响较大,严重影响变电站混凝土结构的美观和质量等级的评定和验收。
1. 泛碱现象
泛碱是建筑物表面的一种常见的病害,根据其不同成因和表现方式,有泛碱、泛白、析白、起霜、墙身和装饰面侵蚀等多种称谓,是砖石体、水泥、砂浆、混凝土、砌体、瓷砖、涂料等建筑材料的内可溶性盐碱随温度、湿度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在吸收水分、水分迁移、水分蒸发过程中随着物理、化学变化的发生而使原建筑材料破坏的一种病害现象,侵蚀破坏的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异,常见的有返潮、起泡、粉化、起鼓、空鼓、开裂、剥落、发霉、结晶等现象。
1.1混凝土泛碱现象
混凝土中的主要成份是硅酸钙(弱酸强碱性盐),遇水后发生水化反应,形成游离钙、硅酸和氢氧根。混凝土的疏松多孔结构决定了混凝土有一定的含水率。当混凝土中的水足够多时,在毛细水压作用下,混凝土中的盐份被水带出淤积于混凝土表面,同时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钠、钾等物质也会以水为载体溶出。到达混凝土表面后,随着水份蒸发,这些物质残留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白色粉末状晶体,或者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在混凝土表面结晶形成白色硬块。通过对泛碱产生的白色松软物质进行化学剖析,大部分产生的泛碱都是不溶于水的碳酸钙(CaCO3),偶尔也会发现极少量的其他种类的泛碱。这些盐类一般会随着雨雪等外界水分的作用下顺水而去,但是在部分拐角等角落里不易去除,对外观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