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 OA系统 | ERP系统 | 工程项目管理软件 | 装饰管理系统 | 签约案例 | 购买价格 | 在线试用 | 手机APP | 产品资料
X 关闭
项目管理系统

当前位置:工程项目OA系统 > 建筑OA系统 > 项目管理系统

智能建筑中的室内配线技术

申请免费试用、咨询电话:400-8352-114

摘  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室内配线的技术要求,然后根据常用的配线形式,阐述了智能建筑中的室内配线施工工序;同时根据室内电气照明安装工程的重要性,阐述了智能建筑中室内配线与暖通工、给排水工程和土建工程的配合施工方法。 

关键词:智能建筑;室内配线;技术要求;配线形式;施工工序;施工配合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2)09-0052-03  indoor wiring technology in intelligent building  cui  chen-geng  (xi’an aeronautical polytechnic institute, xi’an 710089,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indoor wiring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rom three aspects, and then illustrates the wi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commonly used wiring form.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door electrical lighting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and expounds the indoor wiring construction coordinated with civil engineering, heating and ventilation engineering, and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key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indoor wiring; technical requirement; wiring form; construction process; coordinating construction  0  引  言  智能建筑的室内配线也称为内线工程,主要包括室内照明配线和室内动力配线,此外还有火灾自动报警、电缆电视、程控电话、综合布线等弱电系统配线工程。随着高层、智能建筑的日益增多和人们对室内装修标准的提高,暗敷设工程比例增加,施工难度加大,人们有必要分析掌握室内暗配线工程的技术要求和配线形式以及施工方法,同时也应注意室内配线工程与土建、暖通以及与给排水专业的施工配合。  1  智能建筑的室内配线要求  1.1  技术要求  在智能建筑中,对室内配线的基本要求是:电能传输安全可靠,线路布设规范合理,管线安装牢固整齐,并对室内装修无损害,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美化装饰作用。  1.2  设计要求  智能建筑室内配线所选用的导线型号、规格应与设计要求相符。如导线的额定电压应大于或等于线路的工作电压,导线截面应能保证正常供电,能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线路末端电压不能超过允许值,导线的绝缘要符合线路敷设方式和安装环境条件要求。  1.3  工艺要求  智能建筑室内配线所选用的导线应尽量减少导线接头,以免由于接头处的接触电阻过大或绝缘强度下降而造成事故。当必须有接头时,应把接头放在分线盒、开关盒或灯头盒内,否则,还应采取压接或焊接工艺,并保证接头接触电阻与绝缘符合规定要求。对于穿管敷设的线路,管内不许有接头。  1.4  规范要求  在配电线路敷设过程中,应符合如下规范要求:  (1)  采用一般绝缘导线室内明配,线路垂直敷设时,导线距离地面不低于1.8 m;水平敷设时,导线距离地面不低于2.5 m,室外明配则不低于2.7 m,否则应穿管保护。另外,配线路径应便于检查维修。  (2)  导线穿过楼板时应穿钢管保护,钢管长度应从楼板面2 m高出到楼板下出口为止。  (3)  导线穿过墙体时要加装保护管,并且两端出线口伸出墙面不小于10 mm,以防止导线与墙体接触面受潮或穿线时划破导线绝缘。如果导线由室外穿墙进入室内,也应装设保护管。对于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可以共管穿入,但管内导线总截面(包括绝缘层)不得超过管内截面的40%。保护管可选用钢管、塑料管等。  (4)  除了电缆和护套线以外,一般绝缘导线沿墙壁、天花板敷设时,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小于10 mm。  (5)  导线在通过建筑物伸缩缝的地方时,为了防止由于建筑物基础沉降不均匀而导致导线和线管受力损坏,导线敷设应稍有松弛;对于线管配线,还应在伸缩缝处装设补偿盒。  (6)  导线相互交叉敷设时,应在每根导线上套入塑料管或其他绝缘管,并将绝缘套管固定牢固,以增强导线间的绝缘能力。  (7)  室内电气管线与其他管道之间的最小距离应满足室内配线的规定数值,不同敷设方式时,导线最小截面应满足要求,以确保安全用电。  2  配线形式  智能建筑室内配线中应用最普遍的是混合式。混合式配线是放射式与树干式的组合,这种配线方式可根据配电箱所设置的位置、用电负荷容量、线路走向等综合考虑,具有方便灵活、供电可靠性较高及供电区域间相互影响小等特点。  为了便于立管敷设和节省管线材料,应将各层配电箱尽可能装设在同一垂线位置上。高层建筑室内低压配电干线是指从变电所低压配电屏的分路开关引至各楼层配电屏的线路。照明设计规范规定,照明器末端允许电压偏移应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05%,也不得低于额定电压的如下要求:  (1)  对视觉要求较高的室内照明为97.5%;  (2)  一般工作场所的室内外照明为95%,但远离变电所的小面积工作场所,也可以允许电压偏移降低到90%;  (3)  应急照明、道路照明、警卫照明以及电压为12~36 v的照明等,允许电压偏移不超过90%。  由于高层建筑的低压配电线路敷设距离较长,而且用电负荷大,因此,为了减少线路电压偏移和电能损耗,配电干线的截面积较大,另外干线根数也较多。所以,由变电所引来的低压配电干线,一般应当采取水平敷设在电缆沟、电缆托架或电缆托盘内,垂直敷设在电缆井内,采用电缆桥架或电缆线槽敷设。  为了敷设和维护方便,一般应将电缆井用楼板按楼层分隔成“配电小间”,并在“配电小间”的上下楼板上预留敷设电缆线管和线槽的孔洞,在电缆管线和电缆线槽、桥架敷设后再将孔洞缝封实。在“小配电间”内装设楼层配电箱,由楼层配电箱引出至各区域分配电箱的支路,且多采用导线穿管沿吊顶明敷或沿顶棚、地面、墙角暗敷方式,再由分配电箱引出线路至用电设备。为了满足防火和防水的要求,“配电小间”应装设防火门,且“配电小间”地坪应高出其室外地坪3~5 cm。  3  施工工序  智能建筑室内配线包括动力配线和照明配线。动力线路一般负荷较大,导线截面在4 mm2以上,为了便于敷设和检修,从动力配电屏或分配电屏至配电箱的动力干线多采用地面金属线槽配线新工艺敷设。照明线路通常负荷较小,导线截面在2.5 mm2左右,同时考虑室内配线的安全美观,多采用暗配线。室内照明配线与动力配线的敷设安装施工工序基本相同,其具体施工工序如下:  (1)  按电气设计平面图确定灯具、插座、开关、吊扇、配电箱及其它电气设备的平面安装位置;  (2)  确定配线路径和敷设方式。暗敷设应考虑线管配置,线管、接线盒等的埋设;明敷设则应明确导线穿越楼板、墙壁的位置,并应当考虑埋设相应的配线保护管;  (3)  按照明配线的有关固定距离要求,在配线路径上确定导线固定点的位置;  (4)  配合土建施工及时埋设线管、线盒、木砖,以及用来固定线管、线槽、吊扇、灯具等的角钢支架、螺栓等预埋件,配合土建施工大号固定点的孔眼;  (5)  装设线管、线槽、塑料线夹或瓷瓶、瓶柱、瓷夹板等绝缘支持物等;  (6)  敷设导线;  (7)  按要求进行导线的连接、分支、封端以及与电气设备的连接等。  4  与其他施工的配合  室内电气照明安装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暖通工程、给排水工程和土建工程关系密切。室内配线工程与其他工程施工的配合,对于加快智能建筑室内电气安装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和减少经济损失十分重要。  4.1  施工前的准备  电气施工人员在认真识图和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应在施工前准备和及时加工在土建施工过程中需要埋设的线管、预埋件或其他器件等,并与土建、暖通、给排水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审核电气、土建、空调通风、给排水等工程图,以检查核对电气工程图与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图纸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或差错。同时,了解土建施工以及暖通、给排水等专业施工的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法,尤其是土建施工中的梁、柱、墙结构、施工方法及连接方式,仔细校核拟采用的电气照明工程的安装方法及施工方案是否与土建施工相适应,与暖通、给排水等专业施工是否相互协调。要在设备布局上尽可能合理,并应符合有关设计规范要求,相互之间在安装位置上应无矛盾之处。  4.2  与土建基础工程的配合  在土建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配合做好接地装置过墙引线孔、地坪内配管过墙孔、电缆过墙保护管或电缆沟等的预留、预埋工作,预留孔尺寸可根据其用途而定。地坪内配管过墙孔尺寸由线管的根数、外径和敷设方式确定。若配管需要在过墙孔外转角引上时,过墙孔的高度应在10倍配管外径以上,以满足配管弯曲半径的要求。在电缆过墙保护管敷设好后,再用水泥砂浆固定保护管,并将孔洞封实,以防渗水。  4.3  与墙体工程配合  在智能建筑室内配线工程中,通常有大量电气照明和动力的暗配管线、安装配电箱、插座盒、开关盒、灯具接线盒等;在弱电方面,还有综合布线、电话通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电联电视系统等大量暗配管线、接线盒、接线箱等在土建墙体施工中的的敷设。所以,应按设计图纸所要求的位置,距地坪高度及时配合土建施工埋设预埋件或预留孔洞。暗装配电箱的箱体宽度在300 mm以上时,预留孔洞处应设置过梁,以免箱体受压。  此外,在用钢索配管配线时,应在墙、梁、柱的适当部位埋设拉锁钩和拉索环;在建筑物的伸缩缝两侧的适当位置埋设暗配管补偿盒;在电源进户处,还需要按照电气设计的安装高度配合土建墙体施工埋设进户线支架和进户线保护管等。  4.4  与混凝土浇注工程的配合  在建筑结构中,如梁、柱、墙、楼板等,基本上都是在施工现场或预制厂内浇注而成的。对于像混凝土梁、柱、墙等承重构件,在浇注好后,一般是不允许再有较大面积的钻凿损坏的,否则会影响其强度。尤其是地下室的混凝土墙、顶,如果钻凿还会引起渗漏水等问题。因此,一旦漏埋就只能明管敷设了,这样就会影响室内装修的美观。所以,对于一些需要暗敷的管线、箱盒,必须在土建施工的同时预埋好,尤其是混凝土浇注工程,这是一项时间性很强,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  对于混凝土浇注工程,一般应在未浇注混凝土之前,按照电气设计要求将需要埋设的管线、箱盒以及安装电气设备、器件用的铁板、木砖等预埋件埋设在相应位置上。另外,预留在土建施工中也常采用。如安装暗设配电箱时,可先配合土建施工,在墙体的适当位置处埋入木框,在安装时取出木框,再将配电箱装入预留洞之中。  对于在施工现场浇注的混凝土梁、柱等承重构件,当所埋设的线管需要与相邻墙体中埋设的线管连接时,为了方便配线和防止预埋线管受力损坏,应在靠近梁、柱的墙体中埋设暗配管接线盒。如果混凝土梁、柱等承重构件在预制厂内预制,也应按电气设计要求及时埋设线管等预埋件,预制混凝土构件中的线管需要与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构件中的线管插入该接线盒内。对于现场浇注混凝土所埋设的灯头盒、接线盒等,应使之于模板贴紧,并在盒内填满锯末、纸团等物,以防砂浆进入到盒内而堵塞管口,造成穿线困难。对于采用预制楼板的建筑物,应在吊装楼板时配合土建施工将线管敷设于楼板缝隙或楼板孔中,并使线管弯头从装设灯具的位置处伸出,同时在楼板缝或适当位置埋设固定灯具的预埋件。  随着人们对室内装修标准的提高,在现代居室中普遍采用吊顶装饰形式,并在吊顶上装设合适的吸顶灯、花灯等灯具,以增强室内照明艺术效果,美化室内环境。吊顶装饰工程多采用在吊顶夹层内明管配线,所以应配合吊顶安装,按灯具布置的位置将线管、线槽等安装在吊架上。为了防火的需要,宜选用钢质或阻燃塑料刚性线管和线槽。  此外,还有与室内地面土建施工的配合问题。应在线管、地面金属线槽以及室内接地装置全部敷设好后,再浇筑混凝土地面或安装铺设室内地板。  5  结  语  总之,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智能建筑室内配线的室内电气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给排水工程、暖通工程等的施工配合是十分重要的,是省时、高效、优质完成电气安装工程任务的重要环节。而要做好与土建、暖通、给排水等专业施工的配合,也必须注意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电气安装施工的经验,加强对整个智能建筑施工工程的深入了解。  参  考  文  献  [1] 戴雅康,谢洪善.日本在室内配线中应用铜包铝布电线的经验[j]. 建筑电气,2008,27 (6) :5-7.  [2] 郎禄平.建筑电气设备安装调试技术[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  [3] 张春乾.室内给水塑料管的施工及应用[j].山西建筑,2005(22):181-182.  [4] 翟海峰.浅析设计住宅室内给排水管道敷[j].科技经济市场,2006(7):172.  [5] 林肖男,何永泉.500kv xlpe电缆的招标采购和敷设[j].华东电力,1998(s1):80-86.  [6] 陈志英,唐文哲.自动创建管路路径的投影层面法研究[j].机械设计,2001,18(1):46-47,50.  [7] 杨俊荣.室外供热管沟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林业科技情报,2003(3):39.  [8] 吴家新,胡瑞栓.预制分支电缆施工工艺[j].山西建筑,2004,30(10):80-81.
发布:2007-07-30 10:33    编辑:泛普软件 · xiaona    [打印此页]    [关闭]
相关文章:

泛普项目管理系统其他应用

项目管理工具 禅道项目管理软件 梦龙项目管理软件 微软项目管理软件 装饰管理系统 装修预算软件 项目计划软件 项目进度管理软件 软件项目管理工具 材料管理软件 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系统 项目管理系统 施工管理软件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软件 工程管理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