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旸:体验性场所的营造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 杨旸
Q:杨旸,我看了你发给我的作品,从详细规划设计,城镇街区设计,直到建筑的单体设计,你认为建筑师面对大大小小,不同规模的设计类型,应当首要把握的是哪些要素呢?
杨旸:我参与的实际工程项目大部分是小规模的公共建筑设计,但我认为建筑不论大小、规模、类型、地域等,首先要求建筑师做到的是思考,对这个即将到来的“建筑”的深思熟虑,这里我把建筑打上“”号,是因为当你经过深思熟虑、五官体验、真正用心去感受之后,得出的最佳答案或许并不一定是有形的建筑,或许可以是一片树林、几块岩石、一堵矮墙或者别的什么东西。我认为这是设计最有意思的地方,最初你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创造,一旦想法敲定后,在实施的过程中灵感也会源源不断的来。此外,我认为建筑师应该与建筑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当你用你最为熟悉的一项技能去做一件事物的时候,你或许会觉得得心应手,最终完成的效果也会比前一轮的更加精美、更加专业,但是否离你最初的直觉、想法或是感动越来越远,如果近了,我觉得那就是一个好的作品和好的建筑师。当我们不厌其烦的为各种建筑学专业问题进行研讨、论证的时候,我脑海中会常常想起Louis .l.Kahn心中理想学校的本质:一个人在一棵树下对几个人谈述他的领悟。
Q:作为本次调查报告中唯一一个80后女建筑师,请谈谈你认为在建筑设计这个领域,有没有男女差别呢?为什么?
杨旸:我认为男女的差别无论在任何行业,任何领域都存在。在建筑设计这个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的领域而言,女性建筑师还需要权衡好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这对我而言将是一个挑战,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处理得好,因为我很喜欢设计。此外,建筑行业一直以来都是男性占主导地位,但仍然需要女性的力量。我认为女性天生的直觉和敏感,使得她们对现实问题和复杂环境的处理具有与众不同的方式。相反地通常我们映象中女性的细致、耐心等特质似乎在建筑领域中男性要更胜一筹,当然,这只是个人观点。
Q:请结合你的工程实践“朝阳楼外小桂湖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谈谈你认为什么是“体验性场所的营造”?这个修建性详细规划在具体实施以后完成度怎么样?设计理想和竣工以后项目为什么会有一定的出入呢?
杨旸:第一次被建筑打动是看到了彼得·埃森曼在亚特兰大设计的艾默里大学艺术中心及在意大利设计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堡,惊讶于它们的外形如此怪诞、扭曲甚至丑陋,却充满了吸引力。一个像是岩层由于地质运动留下的断层片断,另一个又好像在向观者诉说一段有趣的家族爱情故事。这个与固有审美习惯及思维方式截然不同的设计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里。
毕业后工作的五年,我接触到的项目大部分以休闲、娱乐及商业建筑为主,我认为在此类空间的营造中,建筑师所要提供的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体验性场所。它不只是重复已有的美学形式,或者说,建筑外在呈现出来的形式并非设计的重点。“故事性”及“体验性”的营造可以让建筑与周围的事物不断发生微妙而有趣的变化,或者说,建筑师可以像电影导演那样充满想象力的自由编排、组织空间中的各种活动,安排各种偶然的相遇。这种设计思路首先要让建筑从功能性空间中解脱出来,转向组织各种有趣的社会活动。最终,设计呈现的并非一个独立、稳定的“建筑物”,而是一出具有叙事性氛围的情景,建筑本身或许只是其中一种“情景角色”。相反地,建筑物之外的可供人们闲逛和思考的公共空间设计越丰富、舒适和富有趣味,人们光顾的次数也就越多。
空间简单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四周,在人们行进地过程中逐步被体验,它是流动的,有生命力的。当面对具有一定历史或文化渊源的区域,设计上的思考则更具挑战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滥用符号的形式主义作品只会使建筑变得毫无意义。换一个角度,我们尝试同样用空间、行为、时间及社会活动等因素来对其进行诠释的话,是否会呈现出不一样的结果,或者说在摆脱了形式的束缚之外,建筑是否可以呈现出他原本的面貌,一种真实关注人们的行为,活动及使用舒适性的创造性行为。一旦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形式应该只是一种结果。
建水朝阳楼外小桂湖项目的选址很有意思,位于建水古城中心,朝阳楼下环绕小桂湖一圈的商业区。回到前面提到的关于商业本质的思考,事实上,零售商业建筑最简单纯粹的形式就是露天市场,每个摊位只有一个遮阳蓬遮风避雨,顾客随意的闲逛和挑选他们喜爱的货物,商贩们卖力的叫卖当天新鲜的食物或特价商品,在这里建筑扮演的是次要角色,或者说建筑只是担当购物体验场所的一种背景,而塑造富有个性和生命力的“建筑物之间的空间”才是设计的主要意图,这是以人们互动活动和记忆体验为关键的场所营造。在小桂湖项目中,我们把整个环湖商业圈的体验划分为三个层次:园林底图的游园式体验商业、延续建水古城肌理的空间感受、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包容。可以说这三个体验思路是自设计初期到一步步实施过程中坚持不变的,同时也是我们不断思考和评价每个细节的重要标准。从已经实施完成的前半段商业看来,尽管有很多的细节值得推敲,但是体验式商业空间氛围已初具雏形,相信项目整体完工,各商家逐渐引入之后,是可以实现我们最初脑海中想要那副场景的。当然,设计理想和竣工之后的项目肯定会存在出入,那是因为设计理想是你在当下的环境条件和技术条件下思考出来的产物,而在实施过程中事物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其中包含许多你意想不到的场景,或者说偶然性,这是一种非常自然和神奇的现象,我们期待它的降临。
Q:昆明乡村高尔夫会所是你主要参与设计,也是你亲自去拍摄的,照片拍得不错。你在拍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一些过去设计中没有注意到的建筑表现的好角度?“竹林”、“岩层”材料的使用加强了建筑对于环境的依托感,能不能把你在设计中的得意之处或者遗憾之处拿出来和广大网友们分享?
杨旸:说来有些惭愧,这个建筑是我和两个朋友一起去拍摄的,其中有些独特的角度是受到了朋友的启发。我觉得拍摄最妙的是在相机小小的取景框中你可以最快速的实现你脑海中的构想。比如你想要表达轻重之间的力量感,你可以截取石材与玻璃的局部,稍微偏转角度,让两种材质的分界线几乎处于对角线位置,一种对比的力量感油然而生;或者你还想表现一种宁静,那就可以用灭点法来彰显,例如以平台护栏为基准,寻找与之平行的屋檐、线脚等三者的灭点,强化一点的透视感等等。以后还是可以不断地去拍摄和体会,利于加强对建筑的表现。
乡村高尔夫会所这个项目很特殊,它算是一个改造工程。刚开始,我们整个设计小组对其进行了多方案比选,琢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最能体现这个会所气质的地方在于“乡村”二字。高尔夫球运动也是起源于欧洲的农庄,我们希望抓住这项运动最质朴的特点:贴近自然。脑海中所浮现的场景是下过雨后,在一片自然的红土地上,竹林破土而生,光线透过竹子的间隙,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夹杂着阳光和绿叶的香气。设计首先对原建筑体量进行简化,采用岩层来表达大地的厚重和沉稳,采用不规则竖向玻璃分割来寓意竹林,建筑的技法也尽可能的减少,细部不做过多的雕琢,想要呈现一种未完成的、非对称的自然美感。当然设计完成的最终效果也基本达到了最初的意图,但还是在细节的推敲上留有遗憾,例如竹林落地的线脚处几乎没有做处理,还有整个建筑控制性竖向体量的尺度偏大,以及入口门廊部分的细节处理也稍显简陋等等。很多问题是在方案时被忽略掉的,以及自身对于现场的施工经验还有很大的欠缺,可以说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很多,但是自己对设计的喜爱在一天天增加。每每看到越来越多的打动人的好设计产生的时候,就会促进自己不断去好好设计的欲望,我认为只要用心去做,去思考,终有一天是可以做出真正的好建筑的。
Q:在云南做建筑设计,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们设计院对青年建筑师的培养。
杨旸:一个地区的地形、气候和根植于本土的民俗文化对一个人心智的培养和情感的累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觉得我们就是大山里面的孩子,以身俱来的乡土气息、自由、天真、浪漫、质朴和踏实的秉性,这种设计师身上固有的天性和情感表达在创作中应该是十分珍贵的,应该要尽量地融入到设计中。云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区域文化的差异性也非常大,但不同地区的人民运用他们的智慧,应地制宜地创造了很多奇迹,面对自然环境他们采取不同的生活策略,积极地创造出许多恬静、怡人的生活环境,并与自然保持着亲密的关系。这些质朴的生活观、文化理念最直接地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建筑师设计房子,更多的时候是在为他人设计一种生活方式,建筑师本身的体验非常重要。一个连自己都无法打动的设计,如何去打动别人。都说云南人是家乡宝,我认为这是一种赞美,家乡见证了我们生命的成长,留给我们满满的回忆,在云南,做情感建筑应该是大部分设计师的追求吧。我们院(云南省设计院集团)对青年建筑师的培养是十分关注的,不仅仅体现在建筑师综合专业素质的培养方面,更多的时候我认为是设计院赋予年轻建筑师们的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创作云南本土的地域建筑。这种浓厚的对本土建筑的创作情感也是大部分建筑师所共有的。特别每三年举办一次的《云南省卡瓦格博优秀建筑创作奖》评优活动,也激励建筑师们在地域建筑创作方面的不断地突破和创新。此外,在我院总建筑师徐锋先生的带领下,将我省举办的各种学术交流及沙龙,及与省内外优秀建筑师的对话沙龙等,以《云南建筑》杂志为媒介,促进年轻建筑师们不断地去思考,另一方面杂志也为青年建筑师们提供的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Q:80后青年建筑师与70后、60后建筑师相比,你认为有什么不同?
杨旸:我认为80后的青年建筑师与70后和60后建筑师的区别还是来源于时代。80后的建筑师可以说是最直接接触到大批西方前卫设计思潮的一代,同时期国内60、70年代建筑师层出不穷的优秀设计作品,作为80后的建筑师面对这种冲击,应该有种应接不暇的感受,内心是躁动的,很难沉静下来,去认真思考建筑到底是什么,甚至常常片断性地吸收国内外新兴出现的设计手法,很难形成一套完整的设计思路,这或许就是时代给我们的一把双刃剑,我想只有把自己沉静下来,真正从设计本身出发,关注每一个细节,做好每一件小事,不断从项目中累积自己的体验,最后才能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逻辑清晰的设计思维。60、70后的建筑师我认为他们更加严谨,认真,从他们每一张迷人的设计草图,可以看出,他们对自己和设计的苛求,他们对设计的理解更加完整。当然,80后的建筑师还年轻,我们还有时间去完善自己,不断向前进,只要我们的方向和思路是清晰的,我想我们这个时代的建筑将会更加出彩。
Q:你认为什么是好建筑?中国未来的建筑应该是什么样子?
杨旸:说到好建筑,我首先联想到的是大学时期《美学概论》老师对于“美”的三个层次的划分,从低级到高级分别是:材料、形式、表现。同样,这在建筑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最低级的美停留在高级材料的堆积之上,较高级的美是形式上的美,而最高级的美不一定要用高级的材料,但在设计中充分表达出作者思想的表现之美。我认为好的建筑也是这样,不仅要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建得坚固、美观,最重要的是在设计中体现出设计师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思考。好建筑不浮于表面,更加不是各种材料的堆砌组合,它让使用建筑的人或住在里面的人有梦想,过得快乐。借用安藤的一句话:“思想的力量决定了建筑生命力的长短。”
我认为中国未来的建筑应该是越来越有情感、有品质和注重细节。经历了现代设计思潮的洗礼之后,我们会沉淀,目标会更加明确,走的路也会更加坚定。老一辈建筑师们用时间来见证着他们对于“好建筑”的理解,我们也希望我们这一代的建筑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物质的形式会消失,但是情感和记忆会一直传承下去。
- 1一级建造师考试《市政公用工程》精华辅导(100)
- 2填海工程论文
- 3项目计划应该选择哪种方法,主要应考虑以下几种因素?
- 4三江平原潜水区地下水资源计算的综合效应法
- 5名师唐琼:2015二级建造师《机电》真题点评(二)
- 6建立循环经济评价与考核制度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 7地域建筑: “新闽南”地域建筑独树一帜
- 8一级建造师考试辅导资料: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内容
- 9项目管理系统—陈胜利
- 10三脚离心机安全作业注意事项
- 112015年一级建造师《管理与实务》精华辅导资料(49)
- 12小型露天采石场的安全生产与管理
- 13井下火灾
- 142015年一级建造师《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复习资料(80)
- 15一级建造师考试《市政公用工程》精华辅导(75)
- 16高压旋喷水泥土桩加固软土地基技术
- 17下图为隧道正台阶环形开挖法的示意图,施工中应最先开挖哪里
- 182015年二级建造师复习资料:桥梁工程吊装安全作业
- 19时评:亚西部未来商业建筑将呈现集中式爆发
- 20【硕士】万红苑二期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 21按力学特性的路面分类
- 22大型土工织物充灌袋在上海洋山深水港海堤建设中的应用
- 23SAC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原材
- 2409年一级建造师考试《法规及相关知识》辅导资料(150)
- 25注册造价师考试的准备方法
- 262015年一级建造师考试《法规及相关知识》辅导资料(4)
- 27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讲义:消防设施与器材
- 282015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辅导正式开课
- 29建筑工程:国际工程承包中的成本控制
- 30地下水概论课件之孔隙水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