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公司管理系统 | 工程企业管理系统 | OA系统 | ERP系统 | 造价咨询管理系统 | 工程设计管理系统 | 签约案例 | 购买价格 | 在线试用 | 手机APP | 产品资料
X 关闭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软件

当前位置:工程项目OA系统 > 建筑OA系统 >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软件

加强领导统筹规划 努力开创建设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

申请免费试用、咨询电话:400-8352-114

  加强领导统筹规划 努力开创建设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

  建设系统首次信息化工作会议今天在这里召开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遵循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按照中央确立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指示精神,部署“十五”期间建设系统信息化工作的主要任务;表彰在信息化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这是继建设系统科技创新大会之后,在建设领域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下面我就建设系统的信息化工作讲四个问题。

  一、建设系统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建设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起步于80年代,经过近20年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建设系统的应用领域大大拓展和深化,近年来,又出现了以“数字城市”为龙头,全面规划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总的讲,建设系统信息化工作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加强了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信息技术飞速进步的推动下,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系统的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工作得到普遍加强。1989年底建设部成立了信息中心,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级以上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都陆续成立了相应的推进机构。近年来,部党组对信息化工作十分重视,多次研究如何推动建设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从去年2月起,俞正声部长亲自担任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并决定在部科技司设信息处,将信息化工作纳入了建设行政管理序列;随着认识的深化和管理力度的加强,推进信息化的各项工作迅速展开,今年上半年,建设部发布了《建设事业信息化“十五”规划》、《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基本要点》等文件,这次会议又提交了《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建设系统信息化进程的若干意见》等四个文件供代表讨论。

  地方各级领导对信息化工作也给予了充分重视,各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全国已有上百个城市初步建成或正在建设“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房地产交易管理信息系统和产权产籍管理信息系统也在近百个管理部门投入使用,许多大城市还相继开发了招投标管理系统。

  建设系统各行各业在地理信息系统、城市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远程控制、智能交通系统、IC卡应用等领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成为建设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

  2、全国建设系统的信息网工程建设已初具规模。目前,建设部已建成三个涵盖业务管理和为公众服务的网站。一是中国工程建设信息网,目前,已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06个地级以上城市与该网相联,建成地方分中心12个。该网开设了政策法规、企业信息、工程信息、行业统计等6大类、20多个栏目,每天点击率已达28万人次,登录的有关工程招投标信息有3万多条,各类注册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等信息近9万条,各类市场信息1万7千余条,为沟通全国建筑市场信息、规范市场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全国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于去年12月开通,在网上发布房地产业政策法规、行业动态、企业资讯、市场分析等信息,并提供网上投诉服务,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三是全国建设信息网,这是一个涵盖建设系统各行业的综合性网站,该网已与150多个省、市的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互联,基本实现了建设部所发文件以及地方文件、信息的电子化双向快速传递。

  各地建设主管行政部门、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相继建立了网站并进入互联网络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许多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主页或域名,对外发布政务信息,迈出了政府上网工程的第一步,为实现政务公开和市民参与城市管理提供了条件。如上海市建委开通了“上海建设”信息网站,有关局分别开设了 “上海房地产”、“上海园林绿化”、 “上海市政”等信息网站。北京市以“数字北京”为目标,以“首都之窗”为平台,建立了开放型的“北京建设网”。有的城市还充分运用网络信息量大、传递快捷、服务面广的特点,通过网站提供信息服务,引导和监控市场。如南京市房地产网站收录了全市95%以上的商品楼盘项目,以及部分二手房源信息,房屋租赁信息,市民可以在网上免费发布、查询各类房屋供求信息;网站还提供商品房销售许可证查询、网上售房等多种服务。上述这些网站栏目多、信息全、权威性强、互动性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据部信息中心1999年的统计,在抽样调查的253个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中,有半数左右的单位建立了内部局域网并经常上网收集信息,有40%左右的单位建立了公众服务网站,对外发布信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依靠网络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3.以卫星定位、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即3S)为核心的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作为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并显示空间数据及其属性信息的基本手段,近20年来发展迅速。人类信息的80%与空间位置有关,因此,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包括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在内的众多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我国地级以上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利用3S技术改造和扩展了直接服务于城市建设的控制基准。

  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是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与应用最为活跃和最为成功的领域之一。目前,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几乎所有的省会城市以及许多地级市已经建立起包括大比例尺数字线划图、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和各种专题图在内的城市空间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已经或正在建立各自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和其它专业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成为城市信息化的标志之一。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在建设行业的成功应用,大大提高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水平和工作效率,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城市建设领域信息化的进程。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是遥感技术在我国最早应用的领域之一。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等特大城市在内的许多城市先后开展了多轮次的卫星与航空遥感综合应用研究,取得了一批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成果。遥感技术已经成为城市空间数据获取与更新的重要途径、是城市总体与分区规划方案制定与实施、城市建筑与房地产开发状况监测、城市用地与园林绿化管理等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在勘察设计、市政工程测量、规划定线、房地产测绘以及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等许多方面,卫星定位技术都已成为最基本的空间定位工具。

  4、信息技术在各企事业单位的应用中取得了巨大的效益。

  ——勘察设计行业在建设领域中率先应用计算机技术,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起步早、发展快、效益高的先进行业。工程设计自80年代后期开始推广CAD应用, 目前全行业CAD出图率已达到95%以上,不仅彻底把工程设计人员从传统的绘图中解放出来,而且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设计质量,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一些先进单位正在开发建设设计与管理集成化、智能化应用系统,与国际接轨。目前出现的CAD、三维动画、多媒体等技术的综合应用,使传统的设计观念、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使方案的比选、优化更为直观,对提高设计质量和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在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中的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城市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上海、青岛、南京、哈尔滨等市先后建立起以IC卡为主要载体的公共交通智能卡自动收费系统,在公交、地铁、出租车、渡船、收费路桥中得到应用。以青岛、南京市所建系统为例,通过充值机、车载检票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公交运营管理系统、结算中心系统、安全认证系统等组成了公交IC卡收费管理系统,不仅为公交乘客提供方便、安全的付费方式,还由于实现了信息汇集、调度管理、运行安全保障等自动化管理,为各公交公司提供了高效、准确、实时的运营管理和结算现代化的手段,目前IC卡的应用量都已达70万余张。此外,在城市交通领域,以不停车收费系统和公交卫星定位辅助运营调度系统为主的城市智能交通体系已经在北京、重庆、上海等城市开始规划和建设。其中,重庆市不停车收费系统已成功运行了一年,效果良好。

  全国各大城市和大多数中等城市已建立了计算机辅助供水监测调度系统,计算机辅助燃气、供热监测调度系统的应用也已展开。如长沙自来水公司采用了现代集成技术(CIMS),结合网络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将全市所有水厂的设备运行情况、水质参数、图像信息汇集一起,即时监控,不但提高了供水水质,而且通过优化调度解决了某些地方用户因水压低而用水难的问题,使供水量提高了5个百分点、年增产1500万立方米,每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800多万元。

  城市公用事业热线服务中心通过网络化管理,在及时满足用户服务需求和处理紧急事件等方面作用显著。如青岛市公用事业局开通的98111服务热线,采用计算机网络管理,一个电话即可联通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排水等各项业务,可以及时解决居民报修、投诉、建议、咨询等各项服务要求。同时,由于借助了信息技术的辅助决策功能和量化统计考核手段,形成了强有力的服务监督管理体系,从而提高了公用事业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赞誉。

  ——在建筑施工中已开始运用工具软件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目前,一些先进企业在建筑施工中,已开始探索应用计算机控制和辅助管理等进行施工组织管理,工程概预算以及材料和人工管理软件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建筑施工的工作效率、技术水平和安全水平。特别是在一些专业施工中应用了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化控制等先进技术,不仅降低了成本、减轻了工作强度,而且克服了传统施工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使一些高难度的施工项目得以完成。例如采用计算机控制的液压提升技术,成功地解决了上海电视塔发射天线、上海大剧院和浦东国际机场钢结构整体提升、安装等项目的施工难题就是成功的例证。但是,总体上讲,目前在施工全过程中应用计算机管理和应用计算机技术还比较落后。

  ——房地产交易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得到提升。目前立足于面向百姓市场的房屋置换、租赁、销售的信息化服务模式已经出现,对房地产行业传统的经营理念、营销策略、管理模式、运作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上海金丰易居中介公司自1997年引入房屋置换信息系统,至今已为160万人(次)提供了信息咨询和服务。其中2000年房屋置换成交金额23亿5千万元,咨询人数 120余万人(次),为活跃住房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一些近年新开发的住宅小区中,采用了自动化的水、电、气、热计量收费系统和安全监控系统,通过网络控制小区照明、绿地、喷灌、出入车辆,以及宽带网接入居民家庭等,营造了现代、文明的居住生活空间,深受居民欢迎。

  5、开发了一批适应建设系统各行业需要的软硬件技术,初步形成了一支信息化专业队伍。在应用信息化技术实践中,一些单位开发了一批拥有自主版权的先进应用软件,有的已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如:深圳市规划国土信息中心完成的深圳市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获得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州市规划局、广州市规划自动化中心完成的广州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大力开发和研制了一批信息技术产品,如水、气、热计量信息采集器具,公交智能化收费系统的软件、硬件,以及各种行业管理应用软件等。促进了建设系统信息产业的发展。

  在信息化建设中,培养起一支信息化工作专业骨干队伍。他们有的长期在建设系统各单位从事信息化建设工作,有的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长期与建设行业进行信息化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合作,逐步形成了一批贴近建设行业需要的、专业性强的信息技术支撑力量,这是建设系统信息化建设能够不断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建设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的一支宝贵力量。

  在回顾我们在信息化建设中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总体上看,我国建设系统的信息化与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相比,由于起步较晚,加之综合实力、基础研究较弱,我们的差距还很大。首先是在软件方面,我们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如建设领域应用较多的CAD技术,目前绝大多数还仅仅停留在对国外引进CAD软件的二次开发上,没有建立起我们自己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平台软件,为此我们不得不花大量的资金向国外购买,并有可能失去在这一领域发展的主动权。其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标准化方面差距也很大,他们在项目管理、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房地产交易管理、市政公用等各个领域,已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能有效地引导、规范、整合信息化的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而我们这方面的工作才刚刚起步,严重滞后于信息化的实际进程。由于缺乏数据标准,已有的信息也不能得到充分应用。如目前我国建筑设计企业已基本实现了电脑出图,但这些众多的图形电子文档并未或很少能在其后的建筑施工、建设监理、物业管理中得到再利用,许多基础工作又在各个建设管理环节重复。所以,在总结经验和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高度正视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以下几问题在建设系统尤为突出,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是对推进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国家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提出了“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意义非常重大。对于建设系统来讲,应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我们这个传统产业是建设系统各行业实现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有些领导和同志对此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些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认为整顿市场秩序、解决工程质量问题、保证重点工程建设等等才是重要工作,是硬任务,而信息化工作可有可无,不必?quot;风“跟”潮“,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软任务,排不上自己的工作日程,更没有把信息化作为提升政府管理水平、提高效率、改进工作的重要手段来抓;有些企业只着眼于抓项目、揽工程,认为信息化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是远水不解近渴,不下力气,不愿投入,缺乏利用信息化改造企业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一些科研单位和软件企业,对建设行业特点、规律缺乏认识,没有把建设行业作为信息化主战场。因此,至今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没有从本单位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制定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信息化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信息资源的开发严重滞后。

  二是法规、标准规范方面的建设滞后于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要。信息化具有系统性强、集成度高和技术更新周期短的特点。在信息化过程中,对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有着严格的要求,否则将无法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信息的大规模集成。但是,我们过去对规范化、标准化重视不够、工作滞后,造成了行业内各自为政、遍地开花式的开发,导致重复劳动、资源浪费以及通用性差、生命周期短等一系列弊端。由于缺少对信息传输、共享、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性法规,一些单位不愿将应当共享的信息拿出来供行业和社会共享,而另一些单位的应当受到保护的信息又不能得到有效保护。

  三是信息化专业人才不足,先进适用软件还十分缺乏。虽然在以往的信息化建设中培养、锻炼了一些人才,但总体上讲,建设行业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人才不仅数量严重不足,结构也不甚合理,素质更亟待提高。高层次的智力资源严重短缺,创新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创新能力与实际需求差距较远。目前尤其缺少既熟悉信息技术同时又了解、熟悉建设专业的复合型技术骨干。规范化、制度化、普遍的信息技术培训制度还没有建立,许多在岗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较低。

  在应用软件方面,目前适合建设系统特点和实际需要的软件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由于各个应用单位的业务、管理、运行方式差距较大,大多数软件必须经过使用单位参与进行二次开发才能符合实际使用的需要。但是盲目引进先进软件,缺乏消化吸收,没有进行二次深度开发的情况还相当普遍。目前软件企业还大多不能提供单个的、长期跟踪服务。

  二、从全面推进建设事业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努力增强推进建设系统信息化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正从整体上引导和影响着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成为新世纪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我国在“十五”计划中,进一步明确了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江泽民总书记明确指出:“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推进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保证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对此,我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为此,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高度的共识。

  1、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促进建设领域结构调整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系统中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但多属传统产业,科技水平不高、管理手段滞后,企业大而不强、小而不专,竞争能力较弱等状况仍然普遍存在,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远未得到根本转变,面临着极为艰巨的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任务。信息技术的出现和运用,使得生产组织方式的精细化成为可能,从而将大幅度地提高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促使传统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目前,建设系统的企业正在进行以优化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企业改组和改造,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时机,将企业的信息化与体制改革紧密结合,互相促进,以信息化所代表的先进管理思想推动新管理体制的建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达到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提高企业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这是我们传统产业在新技术支持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机,是增强建设事业生机和活力的必由之路。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的生存和竞争环境会发生巨大变化,实现信息化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选择之一。

  2、以信息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将不断提高。如何依靠科技进步,保持城市建设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各类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系统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部里已经确立了“十五”时期,要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城乡建设的一个工作重点,下大力气做好节水、节能、节地、治污等项工作,努力降低城市建设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实现这方面的目标,不仅要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改造现有的各类市政公用设施,而且必须加强这些宝贵资源的需求管理,跟踪监督使用者的行为,要做到这一点,单靠传统的管理手段不仅事倍功半,而且有许多环节是根本做不到的,出路就是大力发展信息化,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改变城市粗放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方式,提高管理的科学性,解决城市发展中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传统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标。

  3、将信息化与转变政府职能相结合,是提高政府效率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质量和决策水平的要求日渐提高,对参与政府决策、监督政务活动的要求日益强烈。建设系统的政务工作很多是直接面向人民群众的,在机构精简、公务人员减少的情况下,只有借助信息化等现代技术才能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减少决策失误;只有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才能增强行政工作和市场交易行为的公开化和透明度,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近年来,许多城市的实践证明,应用信息技术是提高建设市场监管能力、提高行业管理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

  三、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努力开创建设系统“十五”时期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

  为做好建设系统信息化工作,建设部制定了“十五”时期建设事业信息化发展规划,部党组近日再次明确了今后几年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一是在3~5年内,组建建设系统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形成连接中央到地方的政府业务信息系统,并实现政府网上信息交换、信息发布和信息服务。

  二是加快“中国工程建设信息网”、“中国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建设。“中国工程建设信息网”要争取在2001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国各省市与部的联网。着力抓好网站栏目建设和充实内容。明年7月1日前实现企业资质、业绩及从业人员资格的网上发布。

  三是继续完善提高CAD技术应用水平并以开发计算机辅助施工管理技术为重点,加速信息技术改造施工企业的步伐。市政公用类企业要以大幅度提高服务供应能力和服务质量为目标,逐步实现对生产调度、监控系统的改造。

  四是以实施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工程》为契机,建立建设系统信息化标准体系,开发城市规划、建筑业、房地产业、城市建设业务应用系统,全面提高建设系统信息技术水平。

  为了实现“十五”规划目标,要做好以下工作:

  1、加快政府办公自动化进程,建立建设系统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国务院对“十五”期间的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地要结合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机关内部办公业务网和办公业务资源网的建设,在2004年基本实现全国与各省(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之间及内部公文、信息、会议、督查等主要办公业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文档无纸化传输。

  要通过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勘测设计、建筑业、房地产业等行业性政府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易于网上作业的各类申请报批、登记备案、统计、年审等管理事项和查询、服务类业务迁移到政府网上运行。将规划审批、资质审查、招投标管理、房地产预售审批、产权登记等业务实现网上对外办公。这方面的效益也是可观的。

  2、完善建设系统公众信息服务网,加强市场服务和监管?quot;中国工程建设信息网“、”中国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是建设系统两个主要的政府公众信息服务专业网站,也是促进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转变职能、公开政务、监控市场、密切与社会公众联系、提高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手段。要通过这两个网的建设,大力宣传并及时发布各项政策法规、市场动态、政府工作情况、业务办事流程、企业信息和重大事项。要建立社会公众反映意见、反馈信息的网上途径。要坚持为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提高工程质量服务的办网方针。为更好地提供服务,今后要进一步开发网站栏目,改进网站信息结构,充实网站信息内容,突出网站服务意识。特别是要将企业在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上的违法违规行为,发生的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等方面的情况尽快在网上公布。建设系统各级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既要建立自己的公众信息发布平台,也要注意与全国网的联接,形成既有行业主渠道,又有各地各专业特色的建设系统政府公众信息网络群。

  3、提高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水平,促进建设系统企业的优化升级。企业信息化是建设系统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建设系统各企业要将信息化作为加速传统产业管理和技术的升级、全面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根据不同企业特点、技术经济水平状况,选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切入点和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

  ——勘察设计企业要在现有CAD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以网络集成技术为支撑的工程设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将项目的设计流程与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实现设计与管理的一体化。随着集成应用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促进业务流程优化重构,为建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现代化的工程勘察设计科技型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建筑业企业要将信息化建设作为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管理模式,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工程质量的重点内容,首先要在企业财务管理、造价管理、投标管理、合同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实现信息化。同时,开展合作攻关,尽快实现生产进度控制、现场施工管理、质量控制、材料选购和调配等施工辅助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最终达到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的优化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标。

  ——房地产企业要深入研究现代办公、现代居住以及物业管理对应用信息技术的要求,在新开发项目中积极采用信息管理与监控系统以及为居民服务的各类网络系统,预留必要的信息接口,全面提升开发项目的品质,满足消费者在信息社会中的各种工作和生活需要。要开展多种类型的网上交易和信息服务,方便居民购、换、租房。

  ——供水、供气、供热等生产企业和输配企业,要根据企业的不同条件(规模、技术、经济及需求等)尽快建立计算机辅助调度、监控系统,提高数据加工处理能力,逐步推行生产、调度、营销、管理一体化的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实现优化调度和经济运行的目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城市交通企业,要加快推广IC卡技术在公共汽(电)车、出租车、地铁、轮渡等运营中的应用,建立计算机辅助运营调度指挥系统,在大中城市建立统一的市政公用服务收费结算中心和投诉咨询服务中心,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要逐步建设智能交通体系,当前的建设重点应放在不停车收费、交通需求控制和提高公交运营调度水平,以及道路信息的提供等方面,藉此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减轻大气污染。

  ——市政、环卫、园林、风景等单位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建立适合自身业务特点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信息服务系统。

  ——各类中介服务企业都要在实现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建立对外服务的信息窗口,提供准确、快速、及时的咨询和服务。

  4、组织关键技术攻关,解决建设系统信息化建设中具有共性的技术难题和薄弱环节。即将启动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工程”,是在城市建设领域实现现代化的综合性信息化科技攻关项目。各参加单位要开拓创新,通力协作,努力攻克一批建设系统信息化的关键技酰?氐闶牵撼鞘械乩硇畔⑾低常 ║GIS)与管理信息系统(MIS)及办公自动化系统(OA)实现综合应用的技术;已建成的分散式数据库如何实现信息共享的技术;数字城市可视化技术;城市管理中的智能技术等。要组织制定一批标准,重点是:数据标准体系、数据政策、数据分类编码标准、数据库设计规范等。

  要将推广建筑业企业的计算机辅助施工管理技术作为技术攻关的重点项目来抓。建筑业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与国外差距很大,面临着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的巨大压力,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管理施工过程,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和整体实力的任务迫在眉睫,我们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紧紧抓住建设系统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切实组织好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

  5、加强建设信息法律、法规和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尽快形成建设系统信息化的技术标准体系和行政法规体系。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是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我们要在国家信息标准指导下,建立建设系统各行业和地方建设信息标准体系,制定信息基础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建立建设信息安全保障技术规范和网络设计技术规范。要加强信息化软环境建设,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秩序,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建设部拟制定《建设行业软硬件测评管理办法》,制定相关标准,组织软硬件测评,解决当前建设行业应用软件管理比较混乱、软件产品质量不稳定和服务不到位的问题。要建立行业软硬件评估推荐制度,规范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扶持那些产品技术含量高、质量有保证、服务好的企业参与建设行业软件开发。

  6、加强信息化人才培训工作,提高建设系统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建设系统的领导干部及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单位要将信息技术教育列入各单位和各专业执业资格培训计划之中,建立起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信息化人力资源的培养制度。在建设系统中的项目经理、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评定中相应增加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测试内容。为做好培训与考核工作,我部正在广泛进行调研并在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起草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希望各地能关注这方面的工作,多出主意、多想办法,共同推进信息化人才培训与教育这项基础工作。

  四、推进建设系统信息化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建设系统的信息化工作要规划优先,应用为主,脚踏实地,稳步推进。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领导重视,组织落实,保证投入,加快发展。

  信息化是系统工程,但不纯粹是计算机技术问题,它涉及到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传统管理方式和工作习惯的变革,涉及人财物力的投入,涉及到工作的协调和信息资源的组织,其中哪个环节工作不到位,都会影响整个信息化的进程,因此,各单位一把手要亲自抓信息化工作,实施统一的、强有力的领导。同时要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工作任务落实。信息系统能否有效运行和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领导带头使用也是一个关键。各部门领导要带头学、带头用,防止信息传输到决策环节发生“死机”的现象。

  信息化建设必须保证必要的投入。各地要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相适应的新的投资融资体制,通过开发建设系统信息服务市场,吸纳商务公司、风险公司、民营公司和个人的投资;要根据各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计划切实保证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要特别注意利用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机会,提升本单位的信息化水平。

  2、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因业制宜,量力而行。

  信息化建设是长期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各地建设系统要确保信息化规划与国家和地方信息化规划相衔接,信息化建设要符合国家和本省(市、区)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不能各行其是,从而保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在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在网络建设中,凡有条件的都要联合建设,资源共享,防止大而全、小而散,特别要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要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优势,利用好已经具备的条件,既要积极推进,又要从实际需求出发,分步实施,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由于各地区、各行业发展不平衡,信息化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因业制宜,不搞一刀切,坚持先试点后推广,做到边建设边见效。

  3、紧紧把握需求方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建立相应制度,强有力地推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但是其生命力在于应用,如果脱离了实际应用,信息技术就会变成泡沫,就不能创造出实际财富。所以对信息化建设而言,需求是动力,应用出效益。各单位的信息化规划,必须贴近管理和经营的实际需要,扎扎实实地遵循着“建设-应用-提高-再应用-再提高”的过程,逐步发挥信息化的实效。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先进、成熟、适用技术越来越多,信息化建设在考虑系统先进性的同时,必须与管理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要避免盲目求新,片面追求所谓的“一步到位”;避免脱离实际需要地单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避免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重投入、轻维护,导致投资浪费的现象发生;避免各自为政,自搞一套独立的信息系统,造成信息“孤岛”。系统建成后要经历一段适应期,使用时可能会增加某些使用人员的工作负担,也可能会有一些工作习惯和方法的不适应。为保证信息系统的成功,一定要建立完备的配套制度,强力推行系统的使用,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

  4、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实施现代化管理紧密结合,互相促进。

  企业应用信息系统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在推进信息化的同时,必须学习、研究和应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只有这样,企业信息化才有正确的方向、明确的目标和应用的动力。真正将信息化技术有机地融入企业现代化管理中,提高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

  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是企业技术进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要把信息化建设列为技术进步的首要内容,特别是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时,充分考虑信息化的要求,使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提高的同时,信息化建设也上一个新台阶。

  5、要树立创新意识,加强产、学、研结合,增强建设系统信息化专业力量。

  信息系统是一项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风险大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建设系统各行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生产、经营和服务的特点,对信息化系统的需求各不相同,再加上传统企业实施信息系统所需要的各种基础数据准备起来比较复杂,调整和优化流程需要较长的周期,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需要一段较长的磨合期,长期稳定的技术支撑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各单位要通过产、学、研的结合,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资源,选择好技术依托单位或咨询服务机构,大力开发创新,共同实施信息化工程。

  同志们,信息化是一个崭新的的事业,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建设事业的兴衰。发展高科技,推进信息化,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极大地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需要,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这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坚信,只要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勇于创新,一定会高起点,高水平,脚踏实地地将建设系统信息化不断推向前进。

发布:2007-04-15 09:52    编辑:泛普软件 · xiaona    [打印此页]    [关闭]
相关文章:
建筑OA系统
联系方式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

咨询:400-8352-114

加微信,免费获取试用系统

QQ在线咨询

泛普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其他应用

项目管理工具 禅道项目管理软件 梦龙项目管理软件 微软项目管理软件 装饰管理系统 装修预算软件 项目计划软件 项目进度管理软件 软件项目管理工具 材料管理软件 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系统 项目管理系统 施工管理软件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软件 工程管理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