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人才到管理人才
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并非无法转化,经过有效地企业培训,技术型人才往往能够很好的转化成管理型人才。然而,破茧成蝶的蜕变之路充满着痛苦与挣扎。因此,一些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员经常有这样的困惑,不知该如何实现从一名技术人才到管理骨干的转变。作为一名已成功实现职业转变的技术人员,我结合亲身经历给这些技术人员一些建议——
找到转型的重要因素
许多工程师出身的技术人才,随着职位不断地提升,职责不断地扩大,难免在工作中增加不少管理职责,而工作的重心就渐渐从技术方面转向了管理方面。在这种过渡期间,有些技术人员及时调整自己应对工作中的需求,成功转型,而有些却不得意。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技术人才都适合做管理类型的工作。
对于那些渴望转变成为管理骨干的技术人才来说,需要了解哪些因素在职业转型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讲,影响职业转型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诸如个人专长、能力等主观的个人因素;另一类则是如企业文化、人才培养体系等客观的外在因素。这两类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技术人才是否能够成功转型。
只有在技术人才认识到影响自己职业转型的因素后,他们才能有的放矢、有意识地来提升自身能力,以一个管理者的标准要求自己,并能站在一个与管理阶层平行的维度上,换位思考,从管理阶层的角度看待问题,逐渐形成管理者的思维。
需提高沟通能力
一名管理者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个人能力,比如良好的沟通能力,出色的组织协调和计划能力、创新能力及领导能力等等。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协调各方面的资源以达成公司制定的各方面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是有效的沟通,能够让管理工作事半功倍。许多技术人才本身不善言辞,因此,沟通能力是技术人才实现蜕变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sap作为一家跨国公司,内部技术人才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在sap中国研究院,非常重视培养内部技术人才的沟通能力。比如,研究院会定期举办国学论坛,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技术人员讲解中国传统文化及培训员工的沟通能力,让这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融入彼此的文化中。一旦了解了文化,日常的沟通自然畅顺许多。
sap中国研究院重视培养技术人才的沟通能力,更加体现在公司为员工提供了一个与客户、合作伙伴及其他生态系统成员有效沟通的平台。sap 每年举办的全球技术研发者大会(sap teched)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参会的技术人员可以从多个角度参与大会,可以作为大会课程的讲师,或者sap创新社区的贤明顾问,也可以是普通的参会者,通过大会现场广阔的交流互动平台,分享、接收最新的技术信息,建立起广泛的人际网络。
健全的管理人才培养机制
在促使技术人才向管理人才实现转变的过程中,许多客观因素会影响蜕变的进程,其中健全的管理人才培养机制是一个技术人才向管理骨干转型必不可少的“土壤环境”。
优秀的管理者总是能发现和培养新的管理者,就好像培育“种子”一样,使管理团队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分出枝叶,这就使管理阶层具有了扩展性和规模化。在“种子”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提供合适的土壤环境,才能有效地培育“种子”。将一个正在茁壮成长中的管理者放到一个需要承担更多责任的位置上,使其逐渐发掘自身的管理能力,就是对“种子”最好的培养。同时,明确的激励机制将带给这些茁壮生长的“种子”强劲的生长动力。当然,一个公司要建立长期培养人才的架构,还需要有多条成长路径让技术人才选择。无论走技术还是管理道路,都应有好的发展方向和待遇。
sap就建立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机制。新员工入职后会被告知员工可以依据自身的兴趣来选择职业发展方向,无论在技术或者管理方向。而每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上,都有一套不同的培训课程及培养方法论。例如,当员工选择向管理工作方向发展后,公司会根据员工的表现,让表现优秀的员工参加像“人才快车道”这类的培训计划;同时,公司还会有目的地让员工管理实践一些项目,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管理经验。可以说,sap的管理人才培养机制的一大特色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发挥管理人才的技术优势
对企业而言,无论是企业规模的成长、目标客户的拓展、竞争优势的转移、外部环境的变迁等,到最后考验的都是企业的管理水平。稀缺管理人才是许多企业都面临的挑战,sap也不例外。对于一个科技公司来说,从公司内部培养起来的技术出身的管理者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他们不仅对企业产品和技术理解专业、深刻,还拥有内部资源优势,包括对公司内外部的熟悉,以及拥有更多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渠道。
从技术团队中选拔管理骨干,不仅可以解决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对许多以技术为立身之本的企业来说,一支具备技术背景的管理团队能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重要的洞察力。我们经常说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提升中国企业在产业链上的位置,而从技术力量中提升出真正强大的管理战斗力,是实现这一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无论是客观的企业环境土壤还是主观的个人能力培养,都需要有胸怀四海的宽度,从各个方面汲取养分,积累经验,以技术的背景给管理工作带来更高的附加值。
相关推荐:
企业要重点关注员工
总裁实战管理特训营
《战略突破》总裁特训营
- 1如何做好内部晋升的准备
- 2怎样将人力资源变成真正的资源
-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问题
- 4人力资源管理中针对绩效管理的四大误区
- 5企业人才管理的相关问题
- 6企业优秀领导者的必备素质
- 7人力资源推行绩效管理的难点
- 8企业人才培养主要有哪些方法
- 9人才管理对于企业战略的重要意义
- 10人才的养成离不开好的环境
- 11人才培养是当前主要工作
- 12企业培训怎样避免人才流失
- 13人才培养国内与国际有什么区别
- 14企业的人才管理要怎样做
- 15企业怎样打造强大的人才队伍
- 16企业关键人才的激励问题
- 17优秀的员工需要企业培养
- 18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 19人力资源如何与离职员工建立关系
- 20绩效考核的必要性
- 21人力资源招聘工作的4大核心
- 22富士康机器代工,人力管理真心难?
- 23企业的核心资源是员工
- 24高潜力人才决定企业发展
- 25怎样快速培养专业人才
- 26企业的人才传承问题有哪些
- 27好的员工往往是通过培养形成的
- 28怎样打造好的企业中层管理
- 29如何挽救员工的工作厌倦度
- 30怎样培养适合企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