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公司管理系统 | 工程企业管理系统 | OA系统 | ERP系统 | 造价咨询管理系统 | 工程设计管理系统 | 签约案例 | 购买价格 | 在线试用 | 手机APP | 产品资料
X 关闭

用人不疑是一个美丽童话

申请免费试用、咨询电话:400-8352-114

虽然“用人不疑”是一个美丽的童话,但并不是说“用人不疑”就全盘接纳别人,相反,在“不疑”的基础上“疑”更是包含着无限的人生智慧和做人道理。
    这种智慧,能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立场,衍生出无数的哲理:在企业管理中,对于上级来说,是一种智慧,体现出一个领导者的领导力素质与品行;对于下级来说,也是一种智慧,能体现出一个职业经理人成熟干炼与否。
    《论语·公冶长》记载着这么一个小故事。
    一天,孔子说:“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有道时,他就显得聪明,当国家无道时,他就装傻。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做不到了。”
    孔子为什么要说宁武子是个“愚不可及之人”,难道宁武子真的很傻很愚笨吗?不是的。只是因为宁武子懂得一个道理,那便是:“保存实力,必先潜藏自己。”
    在当代社会,“愚不可及”往往被人们理解为一个人笨到家家,蠢到家了,但他们却不知道,有时候装聋作哑的“愚不可及”并非不是一种愚昧,而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处世之道。只是一般人不能懂,也不能理解,所以才会认为自己高明,而别人“愚不可及”而已。
    在历史中,“愚不可及”之潜藏之人,不仅可以“保身”,而且可以致命。
    例如,三国时期曹操有个谋士荀攸,曹操很欣赏和倚重他,曾评价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曹操显然是想极力夸奖一下荀攸来着。不过我觉得,荀攸“不伐善,无施劳”的低调作风,跟颜回相似,倒是没错。
    另一个是东汉末年的大名士徐稚,就是《滕王阁序》提到的“陈藩下徐孺之榻”的那个徐孺子,其言行是标准的“愚不可及”。
    据记载,徐稚一直隐居,太尉黄琼曾经征辟他做官,他没理会。等黄琼死了下葬的时候,他一个人徒步赶去祭奠。当时“四方远近名士会者六七千人”,他一个都没理会,哭完就走人了。大家得知后,立马让一个能言善辩的茅容茅季伟骑马追上了他,并请他吃了顿饭。其间,茅容问到国家大事的时候,他默不作声。而问起耕种农事,他才应声作答。临走的时候,他对茅容说:“替我转告郭林宗吧。大树就要倒了,不是一根绳子能绑住的。何不早点找个安稳的地方呢?”
    大家得知徐稚的言行,有些微词。而郭泰说:“徐孺子这人,是很清高的。他肯跟季伟吃饭,那也是看在季伟是个贤人的份上。他不回答国家大事的疑问,正是因为他‘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
    口是心非的“用人不疑”符合中国人性格特征
    在中国式的企业管理中,“用人不疑”在执行中的“两面性”,更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处世特征,只要运用得当,对于上级和下级,都能达到双赢的目标。具体如下:
    其一,能维护上级利益。
    口是心非的“用人不疑”对于高层和上级主管来说,体现出一种大智慧。
    《孙子兵法》“九变”策略中有段话这样描述:“凡用兵之法,将用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合而舍;涂有所不由,地有所不争,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军命有所不受。”尤其在“军命有所不受”这个策略上,其影响极为深远,体现出古代君臣之间“既信又不信”、“既授权又收权”的用人观。
    对于君王来说,面对长年在外征战、独揽大权的将帅,交流的工具只有书信——现在是电话、手机、INTERNET——你信任他,就意味着全部放权,但古今中外,没有任何一个君王能对在外征战、大权独揽的将帅深信不疑。正因为有“疑”,就会有不信任感,就必定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束缚这个对象。而“军命有所不受”正是将领对上级不信任的一种对抗。在这种君臣对抗的游戏规则中,如果要提升组织的绩效,要打造一个富有执行力的团队,这就需要这位君王具有一种包容之心,具备“个人能力、品德”两大素质:
    一要说能力。君王在“用人不疑”的智慧中,自己的能力占据很大的影响因素。一个君王如果自己能力很差,往往与昏庸无道划为等号。如果再加上群众奸佞小人围绕左右,“亲小人,远贤良”,那最终的结果就是往往奸臣当道,而忠良却永无出头之日,离整个国家离分崩离析就不远了。
    三国时代的刘禅虽然被易中天评为“仁君”,但有仁德,没有能力有什么用呢?国家照样还是被司司家族所灭。所以,在企业管理中,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领导者自身的能力,往往决定着“用人不疑”是否能达到良性的运用。
    二要说品德。君王在“用人不疑”的智慧中,自身修养很关键。君王修养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说白了,就是一种仁德、一种宽容、一种包容。在用人策略中,一个君王有能力、不昏庸,远远还不够。如果这个君王气量很小,即使再有能力,那么下面的臣子往往没有一个很好的下场。
    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称得上是能力很强的人吧。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近十年,承受着一般人不能承受的打击和耻辱,但由于勾践与臣子“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宝贵”的狭隘小人之心,最终令辅助的大臣一个个陷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下场。
    在这一方面,《水浒传》里的宋江就做得较为出色,在其“用人不疑”策略中,由于其有较为深厚的品德观,所以虽然宋江很多时候只是把下面的人作为一种工具,但仍不影响其汇聚人才、凝聚人心的效果。所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领导者的品德,往往决定着“用人不疑”的效果。
    其二,能维护下级利益。
    口是心非的“用人不疑”对于下属来说,也体现出一种大智慧。
    孟子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在企业管理中,面对上级领导口是心非的“用人不疑”,装聋作哑,甚至“愚不可及”,保持一种“不为”同样的一种智慧。
    下面仍以《孙子兵法》中那句“君命有所不受”来分析。
    下属如何应对上级的“用人不疑”策略呢?我认为,对于下属应该采取“不疑的策略”来应对。“疑”不是真的不疑,而是端正自己的态度,以“不疑”的方式,达到“安”上级“心”的目标。这种方式虽然很荒谬,但在现实生活和为人处世时却其为实用。
    在如何对待上级口是心非的“用人不疑”策略上,体现出一个下属是否具有高度情商的集中表现,在现代管理中,更体现出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基本素质与成熟干练程度。具体依据如下:
    一是体现职业经理人是否具备“忠诚度”素质。
    在上级主管说:“我对你用之不疑,疑之不用。”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来说,第一的反应,就是要做到“感激涕零”。
    因为在一个上级主管对你说“用之不疑”时,至少说明你对他是一个很有用的人,是值得他信任的人,是他还是想用的人。这时候,你要充分表现出下属的忠诚度,尽心尽责、竭尽全力地让自己的工作业绩,达到让上级主管满意的目标,以最终成绩来打动上级。
    二是体现职业经理人是否具备“变通”素质。
    中国人很多时候讲求的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处世哲学。很多时候话只说到一半,点到为止,不必说明,因为说明了,就会造成双方的尴尬,达到不沟通的效果。这就要一个职业经理人学会“变通”。
当别人对你说“我对你用之不疑”,虽然你明知道,他是对你还有“疑”的,但你也不能点破它,而是学着适应这种“朦朦胧胧”的意境,然后自己觉得“该做的事照样做,该说的话该照样说,只要不说出双方达成的那点默契即可”。
    三是体现职业经理人是否具备“干练”素质。
    当一个领导跟你说“我对你用之不疑”,其实也在考验你自己的“成熟度”和“干练度”。很多时候,很多上级在说“用人不疑”时,其他就是在考察一个人的能力及在重担压肩时的心智成熟度、抗压度和自己处理事情的干练程度。
    在这种环境下,老子有一句话叫“豫兮若冬涉川”,意思是说,更要学会像在河冰上走路一下,做到“慎言慎行,危言危行”,该“含章可贞”的“含章可贞”,该“括囊”的要“括囊”,最终达到经历考验的目标,达到“避凶趋吉”的目的。而这说到底,就是职业经理人的一种处世智慧。
    善疑者更能明辨是非
    有一天,孔子弟子子张问:“什么才是明智?”
    孔子说:“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浸润”就是“渗透”手段。“谮”是指的是进谗言。“肤受”是皮肤表面现象上的一点点伤害。“愬”是指心理上的埋怨、攻击。“远”是指远离错误的方向。整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尤其是一个领导者在为人处事中,尤其要有查明真伪、明辨是非的智慧。因为作为一个领导,由于他手中的权力大、由权力产生的利益多,必然会吸引来很多君子、小人的围绕左右。因为很多时候,小人的谗言是带着“蜜”发出去的,一个人如果没有清醒的头脑,就会被这种糖衣炮弹击倒;但如果过分疑神疑鬼,就会被自己的“疑”所击倒。因为,这需要这个人有清醒的头脑,要有一种“善疑”的心态,而也不能被表面的“事实”所迷惑,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吕氏春秋?疑似》中说:“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对“似忠”的被用者不疑,这样的用人者“似智”而与事无补;比如被用者对用人者言听计从,循规蹈矩,似乎无可怀疑,但是如果这种顺从是为了讨好,其动机就值得怀疑。
    为了达到“善疑”的目的,孔子说:对一个人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要把一个人的动机、行为及在不利环境下的表现综合起来,从而达到“用人要疑”的目标。无论一个人的本质和动机其如何潜藏,终归会在言行举止中表现出来,只要善于辨析,还是能发现其中的本质差异的。
    例如,东汉严遵任扬州刺使时,一次过路发现一女子哭而不悲,经查问方知她的丈夫被火烧死了。严遵听女子的哭声有些异常,被认真观察死尸,发现有苍蝇集于死者头部,经勘验确认死者在火烧前已被锥透脑部而亡。女子服罪。
    善疑不是捕风捉影
    善疑不是捕风捉影,疑神疑鬼。
    作为一个善疑者并不是刻意要怀疑什么,是把实事求是的过程称之“疑”。而这种实事求是的批判精神正是善疑,是一种尊重客观规律的一种大智慧。
    对此,作为中国家电行业排头兵的海尔集团就明确提出: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对市场经济的反动,主张“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从而为全体海尔成员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和环境,尽量避免“伯乐”在相马过程中出现的主观局限性和片面性,规避用人风险。
    海尔CEO张瑞敏在干部必须接受监督制约时明确指出: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种反动理论,是导致干部放纵自己的理论温床。
    张瑞敏认为,通过赛马赛出了人才就用,但用了的人不等于不需要监督。市场是变的,人也会变。必有的监督、制约制度对于干部来说,是一种真正的关心和爱护,越是有成材苗头的干部,越是贡献突出的干部,越是委以重任的干部,越要加强监督。总之,只要他们手中有权,有钱,就必须建立监督制约机制。
    海尔的“系列赛马规则”里,其中的一条是要加强在位监控,为此,海尔集团还提出两点措施:一是干部主观上要能够自我控制,自我约束,有自律意识;二是作为集团要建立控制体系,控制工作方向、工作目标,避免犯方向性错误;控制财务,避免违法违纪。
    海尔集团建立了较为严格的监督控制机制,任何在职人员都接受三种监督,即自检(自我约束和监督)、互检(所在团队或班组内互相约束和监督)、专检(业绩考核部门的监督)。在这种严格的监控机制下,海尔的员工无时不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压力,许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可能受不了这种约束。
    其实,提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一种“反动”理论观点的,并非是海尔集团的首创。相反,在中国人的日常行为和处世当中,还处处以这作为“安身立命”的处世标准。
    中国人“用人不疑”的两面性,表面上虽然看上去荒谬,但是却极其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处事习惯。
    “用人不疑”的两面性,对于上级来说,它是一种处事策略,是一种大智慧;对下级来说,也是一种处事策略,也是一种大智慧。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诸葛亮诛魏延的故事可供我们思考。
    故事大意说是诸葛亮知道魏延必反,密召杨仪、马岱等人授以锦囊一个,嘱咐杨仪在魏延造反时拿出来急用。诸葛亮死后,魏延反,与杨仪对阵。杨仪不懂兵法,想起丞相所授锦囊,急拆后,泰然自若,依计行事,阵前挑衅魏延,说:你敢连说三声“谁敢杀我”,我就投降。魏延想:我平生最怕的诸葛亮已经作故,别说叫三声,叫三万声也不怕。提刀按辔,于马上大叫曰:“谁敢杀我?”话音未落,脑后忽听马岱厉声而应道:“我敢杀你!”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原来是诸葛亮早就安排了马岱潜伏在魏延身边。
    诸葛亮除魏延的故事虽说是演义,但却能给我们一些启发:用人要疑,更要善疑。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需要大量的人才和职业经理人为公司服务,由于人才品行、能力的参差不齐,必然要制订规章制度去约束员工,约束职业经理人。作为最高层的企业家更需要从人品、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对招募进来的人才进行大胆考察、了解和严密求证。
    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如果看着这个可疑不用,那个可疑不用,那最终还有什么人可用呢?中国人虽然讲究血亲关系,但是在企业壮大发展中,自己家里能用的都用上了,也不见得能顶多少个缺,不用疑人无法克服人才短缺的矛盾,因此疑人还得继续用。
    对一个企业家来说,最关键的是还要牢牢掌握对组织局面的控制能力,同时急需一个能在危急关头能够制服“叛乱者”的杀手锏。
    近年来,发生在国美电器中的陈黄之争,不管孰是孰非,都告诉我们两个道理,那就是:
    第一,疑人要用,用人要疑;
    第二,疑人用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把控全局的杀手锏。
 

 

相关推荐:

团队执行力特训营》 

打造军人般执行力》   

营销领导力》 



发布:2007-06-25 15:29    编辑:泛普软件 · xiaona    [打印此页]    [关闭]

泛普人事管理系统其他应用

工资软件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人事管理系统 人事软件 工资管理系统 工资管理软件 员工工资管理系统 制作工资表软件 工资核算软件 人员管理软件 绩效管理系统 招聘管理系统 档案管理软件 考勤管理软件 考勤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