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激情 不做职场“橡皮人”
什么是橡皮人?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整个人犹如橡皮做成的,是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见,对批评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和荣誉感的职场人。
此解释一出,很多白领惊呼:“这不就是说我吗?!”
心理专家认为,从表面上看,在职场上“刀枪不入”的心态,不容易被工作影响情绪,也就不会给自己带来伤害,能带来短暂的快乐。但这不是一种很好的心理,长期发展下去,反而会伤害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的人生观。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如果不能以开放、投入的态度对待工作,幸福感会大大降低,麻木、无所谓等情绪,也就会弥漫开来。
盘 点
“橡皮人”症状种种
症状一:工作没有激情
公司素有“拼命三娘”之称的林娜直到36岁才要孩子。怀孕期间她仍然坚持工作,甚至生孩子的当天还在公司忙活。然而,休完产假上班,她却变了一个人:每天来得最晚,走得最早,谈论的话题都围绕着孩子。“我这个年龄精力已大不如前,工作和孩子只能顾一头。养育孩子对我来说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事情。所以现阶段的任务就是把孩子培养好,工作是次要的,得过且过吧。”
症状二:对批评产生“免疫”
做了5年广告设计工作的马先生坦言,再也找不回当初的快乐和激情了。“绞尽脑汁想出的创意总是被客户批评得一无是处;熬了几个通宵做好的方案总是被推倒重来;总是被客户要求做"山寨"版广告,你还有什么激情可言?”在一次次被打压之后,最近两年他的“免疫力”在不断增强,对于批评和指责越来越不敏感。
追 问
是谁让你变成了“橡皮人”
“橡皮人”看似一种生活态度,实际上是心理障碍的外在表现。
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问题的产生通常是多方面的,心理社会因素是导致“橡皮人”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竞争加剧带来的巨大压力。
压力产生动力,但如果压力过大,理想和现实差距过大,无法实现时,人往往就会变得沮丧,不求上进,得过且过了。例2马先生对批评产生“免疫力”,来源于一次次打压,在打压中激情尽失,最后只能随波逐流,得过且过。
社会的一些不公平现象使部分人群对此过于放大,失去信仰和追求。人们常常在要求公平合理,然而现实却不是想象那么简单,每当发现周围有不公平的情形时,心里便不高兴,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比如你兢兢业业地工作,却不如那些能力比自己差但会和领导搞关系的人受重用,这会使你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在这种处境中,如果不加以自我调整,时间一长就会消极处世,毫无信仰追求。
个人动机的改变。人的行为背后,都存在着一种动力,心理学称之为动机。动机具有激起、调节、维持行为的功能,它的产生和人的需要、兴趣有密切的联系。当动机消失时,被它所推动的行为就会终止。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人的价值观和动机在不断地调整和改变。比如,有些人年轻的时候最看重财富,就会因此拼命工作;而年纪大的人最看重健康,对工作就会不怎么热情。因此,当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或缺乏动机,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产生厌倦情绪,只是疲于应付。例1中“拼命三娘”林娜就是因为动机改变,即动机由最初的工作为主,改变为以孩子为主,行为也随之改变。
个性与职业倦怠。有研究表明,A型性格者,即争强好胜、野心勃勃的人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一旦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这类性格的人就可能会成为“橡皮人”。
真 相
“橡皮人”是一种心理枯竭
专家认为,“橡皮人”其实和轻度抑郁症有些相似。它们都是对事情打不起精神来,整体缺乏激情和能力,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做事情有心无力。但两者也有很显著的不同:轻度抑郁症是因为病理原因而产生的,在病症没有完全消失以前,这种麻木且无力的状态会持续存在;而“橡皮人”则是基于心理问题而产生的,它可能随着人自身心态的调整而改善,也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减轻。“橡皮人”没有追求,得过且过,在心理学上称为“心理枯竭”。“枯竭”最明显的征兆是对生活或工作渐渐失去了目的性和应有的热情,而有一种被榨干的感觉。研究发现,它像某种慢性病毒一样,能够一点一滴地侵蚀人的健康,使人罹患心理和躯体疾病。临床调查发现,恐慌症、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等常见的心理疾病都与“枯竭”有关。
但是“橡皮人”也有好处,比如不容易陷入纷争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一点可能对心理疾病有一定的防范作用。
建 议
寻求支持拯救激情
给自己制定职业规划。人一旦没有目标和规划,就像打仗一样,打到哪里算哪里,就会失去斗志,因此需要给自己制定职业发展的规划,专注于所要干的事业,最大限度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善于用愉快释放紧张和压抑。面对巨大的压力,要学会合理地释放压力,掌握一些必要的减压方式,如出去郊游、看看电影、购物、放松训练等。
培养对生活和工作的稳定兴趣。
工作时间越久,就越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此,需要对职业保持稳定的兴趣。兴趣这种使人自身处于被吸引和被卷入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减轻活动中紧张、焦虑和疲劳的良好方式。
正确地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规范。很多时候,没有对自己定位准确,要求过高或者过低,不能准确定位,都会产生不良情绪。
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支持。社会支持对减轻心理压力,缓解不良情绪有很好的作用,要充分利用有效支持,打造阳光心态。
相关推荐
中层管理者的角色认知与职业素养
管理者职业素养
员工职业素养提升训练
- 1不做变态白领
- 2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
- 3职场人要去除的弱点
- 4资深HR指点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层经理
- 5导致简历投递失败的原因
- 6六招成就“职场不败”
- 7招聘不仅仅是HR的工作
- 8四类让老板心甘情愿加薪的人
- 9职场女性如何变身女强人
- 10HR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 11如何培养销售员的学习力(下)
- 12职业修养之从员工到管理者的七个成功特质
- 13什么样星座的BOSS是工作狂
- 14浅谈内部提拔的利益
- 15职场:80后面面观
- 16如何成功培训并效果最佳化
- 17面试从进门的第三秒开始
- 18盛大每年30万起薪引学生遭质疑
- 19HR常用手法:如何进行电话面试?
- 20职场:办公室友谊就这样容易崩掉?
- 21周杰伦:创业成功的路上没有偶然
- 22职场:如何进行读书的建议
- 23看别人不顺眼 是自己修养不够
- 24提升职场竞争力的一些方法
- 25第一次面试的技巧介绍
- 26中外企业招聘比较
- 272014年企业薪酬管理的四大趋势报告
- 28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奥秘
- 29工作之余,让自己不在心累
- 30企业管理的困惑的根源在于人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