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万小时成为专家?
“ 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可能从平凡变成超凡。”一个人的职场生命有限,应该把一定的时间专注在某个细分领域上。
2006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安德斯·埃里克森(Anders Ericsson)和同事们撰写了一本“天才训练手册”,认为天才是可以靠后天训练出来的。2008年,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援引埃里克森的理论,在他撰写的畅销书《异类》(Outliters)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可能从平凡变成超凡。”他将此称为“1万小时定律”。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起码需要1万小时的反复练习。但也有很多人反对1万小时定律的说法,认为它侧重于重复性劳动,仅限于在某些特定的学术层面使用,并且受制于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并不适合大多数人。
“在职场上,我们一般有一种类似的说法,叫做3年做熟、5年专家、10年领袖。这两种说法实际上都强调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对公司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因为一个人的职场生命有限,应该把一定的时间专注在某个细分领域上。”德勤招聘总监王文佶说。
那么在不同领域应该如何正确地做出努力?如何用1万小时定律的原理来提升日常的工作效率?如何合适地设定职业目标?《第一财经周刊》采访了德勤招聘总监王文佶和凯捷咨询中国区战略及组织转型业务总监韦玮,以及通过公司人的具体案例来分析1万小时定律在职场上的运用。
1万小时练习并非是普通的常规练习,而是一种设定了清晰的目标,以适当的难度在自己的能力边缘,通过不断犯错而获得精进的技能的一种练习。
A 时间不是主要标准
普通人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所以每周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大约为40个小时。由此推算下去,一个公司人每年大约工作1920小时,因此,1万小时定律就意味着:在一份工作上至少坚持5年,你也许就可以达到行业内的专家水准,这也是为什么人力资源的专家们常说“5年不辞职”的原因。
事实上,格拉德威尔在他的书中提到的1万小时练习并非是普通的常规练习,而是一种设定了清晰的目标,以适当的难度在自己的能力边缘,通过不断犯错而获得精进的技能的一种练习。格拉德威尔称之为精深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而不少对1万小时定律持怀疑态度的人通常都忽视了“精准”。
所以对于公司人来说,从业时间并不是衡量行业经验的主要标准。例如,在寻求升职或者跳槽的过程中,决定简历上的“5年市场部经验”这一条到底值多少钱的,是你在5年的市场部工作中收获并得到大幅提高的业务能力,而非仅仅是5年这个时间节点。和5年如一日地在市场部门做最基础最琐碎的工作相比,一直在不断地回顾总结并提升工作技巧方法的公司人的职场竞争力显然要更强大。
有两位公司人分别在职场中累积了将近1万小时和2万小时,他们的经验也许能说明这个问题。
吴峥刚刚经历了一次升职,从用友软件U9事业部的部门总监变成PLM事业部的研发副经理。这是他加入用友5年来的第4次升职,晋升速度快于同一时期进公司的同事。2008年刚加入用友的时候,吴峥被分配到U9事业部的核心做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的工作。为了尽快熟悉工作,积累经验,他给自己定了目标,具体来说就是把工作完成分为几个等级:完工、提前完工、完成得很精彩、完成并做到了标准的程度—吴峥要求自己做到标准。“就是要成为别人的榜样。”
吴峥认为,做软件开发对自己的要求必须高一些,做出来的产品不仅算法要好、性能要好,应用性也要好。“我要做到怎么测都没有Bug,有Bug就是我的耻辱。”所以他总是比别人提早上班,又推迟下班,最厉害的时候一天能工作16个小时。所以在3个月的实习结束时,吴峥就拿到了优秀员工奖,1年之后又破格升职成为了高级工程师—在用友,做到高工一般需要4年到6年的时间。吴峥说:“无论在哪个部门工作,我都习惯多想问题,考虑这个产品的未来在哪里。”
资深销售经理赵欣已经在汽车销售行业工作9年,她现在的工作就是在公司和客户之间进行沟通,一方面帮汽车制造商参考车内配置,一方面在公司内部进行资源调动和方案制订,然后进行报价,签订合同以及帮助项目的实施。“总的看来我已经付出了将近2万小时的努力,但如果只工作不思考,可能只能到达熟练的程度,要在这个行业真正精通,需要不断琢磨。”赵欣说,“就是在做完一件事后花点时间去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做什么努力会改变结果,类似这样。”
吴峥和赵欣的职场轨迹践行着1万小时定律的核心内容—反复练习不是指花1万个小时机械重复着相同的内容,在这1万个小时里面,不断地刷新对技能目标的认识,并提升自己思考练习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在一个职位上,把需要做的基础工作持续足够多的遍数以达到熟练的程度固然重要,但工作的难度系数也是应该是被着重考虑的,这才是提升你的职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做各种年度总结或者述职报告的时候你可以问一问自己,花掉的时间能跟我的职场竞争力的提升匹配吗?
- 1社保若干新动作,有哪些影响到了你?
- 2绩效管理失败的原因分析
- 3德鲁克的告白:左手管理,右手信仰
- 4有一位HR曾向我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 5地产“打工皇帝”陈长缨离职
- 6中小企业突破招聘瓶颈的经验做法
- 7 企业选择e-HR系统的关键因素
- 8企业发年终奖的门道
- 9应届毕业生创业电子商务,以度过经济危机
- 10成都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好用推荐
- 11HR的成长(二)
- 12曾国藩:知人善用,得人才者得天下
- 132010中国知识管理的8个趋势
- 1458同城或与赶集网合并,估值将达100亿美元
- 15HR:绩效管理必须先做计划
- 16泛普人力资源系统分析HR高管怎么样明白公司方法
- 17互联网思维下的狂热、浅陋、荣光与思辨
- 18商业进化论:什么样的企业才能生存?
- 19如何通过绩效管理打造幸福企业?
- 20人力资源和人事管理新解
- 21HR要帮助新中层管理者与企业一起成长
- 22企业究竟为了什么而存在?
- 23浅谈企业招聘理念
- 24企业集团招聘背后目的性明确的秘密
- 25HR如何让招聘描述更吸引求职者?
- 26碰到员工对绩效考核投诉,HR该怎么办?
- 27丁磊:成功背后是交了无数的学费
- 28招聘:相信直觉,还是相信技术
- 29人才管理:留住人才各种方法
- 30企业为什么要做人力资源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