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型人才与业务型人才
“管理”与“业务”本是两码事——“业务”好的人未必懂“管理”,“管理”好的人也未必精“业务”,但在现实世界中,这两个概念却被极大地混淆了。
中国企业中对于“管理”这个概念有正确理解者实在是“凤毛麟角”。我们通常都极大地混淆了“管理”与“业务”的关系。
实际上,简单点说,“业务”就是“事儿”(对企业来说,就是“赚钱”这件事儿的具体途径、手段),而“管理”就是把事儿做好的“方法”(对企业来说,就是“如何做”才能赚到最多的钱)。这两个概念虽说乍看相似,仔细咀嚼、品味后却可以发现它们其实“大有不同”。说得极端一点儿,做事儿的“方法”要远远重要于“事儿”本身。只要有好“方法”,什么“事儿”都能做成;反之,没有好“方法”,你不可能做成任何事儿(或者说,即使做成了也难以持久。这就是“打江山易,坐江山难”的道理)。
而中国企业往往很可悲的一点,就是它们往往不可救药地存在着(或者说“固守”着)以“业务”来断“管理”的“惯性思维”。说得直白一些,它们的“用人”思维往往是这样的:提升某某当经理了,因为他(她)的业绩(业务)很出色(或,因为他们干的时间长,业务经验很丰富)。这真是一个奇怪的逻辑,一个人的业务(业绩)好,只能代表他自己的成绩,而一个管理者是要对一个“团队”负责的,这能是一回事儿吗?把“干的时间长,经验丰富”作为评价一个人是否适合做“管理者”的依据之一,也难免有失偏颇之嫌。因为一个人“干的时间长”,只能证明这个人“办事”的“熟练度”高而已,未必能证明这个人办事的“理念先进、思维明晰、富创造性、高效率”。就是说办事的“熟练度”高,未必能证明办事的“质量”高。这本是两码事。恰恰相反,“经验”的丰富以及高“熟练度”往往会让人产生思维与行为的“惯性”与“定式”,从而使这样的人容易“固执”、“抱残守缺”而缺乏进取心与创造性。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谓“经验主义害死人”的道理(当然,这么说并不是否定“经验”的价值和意义,而是对于“唯经验论”的一种有益的警惕)。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一个在某个行业工作了10年的人,为了否定一个新人的“创新建议”而用这样的说辞“在这个行业里,你干的时间长还是我干的时间长?”这句话看似十分在理,实际上好好想想也有点“蛮不讲理”——对不起,一件事情的“对”与“错”取决于这件事情的本身,而不取决于看谁“干”的时间有多长。你如果要否定我,请拿出充分否定这件“事”的证据,而不是给我摆“老资格”。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思维的“害处”已经无所不在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好好的“业务”人才,提拔到了“管理者”的岗位上后便迅速凋谢;我们还可以看到,在现实中数不清的管理得一塌糊涂的“垃圾”企业,其实并不缺乏拥有十年乃至几十年业务经验的“业务高手”。……
说得极端一点儿,“业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泡”出来的。只要别太废物,一件事儿干个八年、十年,业务想不“熟练”都难。而管理是需要“学”的、需要“悟”的,它是一门“知识”,一种“智慧”(千万别和我抬杠,我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认为业务不需要“学”、不需要“悟”,不是“知识”、不是“智慧”)。
相关内训课程推荐:
《团队精神》培训讲师:殷源
《人力资源经理的财务管理》培训讲师:郑指梁
小编推荐:
三大调薪依据,HR你了解吗?
HR如何使用九型人格?
- 1对症下药 预防员工离职传染病
- 2企业招聘培训
- 3人力资源规划编制体系的建设
- 4中小型企业人才管理的策略
- 5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之所以会有多种形式的原因
- 6什么样的员工是企业急需的:用人三原则
- 7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师如何做好聘与裁的平衡
- 8多维的绩效管理该如何实施?
- 9如何做好招聘需求调查?
- 10HR如何避免招聘失误导致效果变差?
- 11怎样根据企业价值观去面试
- 12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之培训体系建立
- 13员工工伤期间是否发放考核绩效工资?
- 14如何掌握企业人才的选育流程?
- 15企业用人:潜力与技能谁更重要
- 16浅析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的4大要求
- 17公司效益不好,如何预防员工离职?
- 18面对外界诱惑,HR如何保留住自己的员工?
- 19解析人力资源管理价值要如何体现出来
- 20如何确保企业招聘工作成功
- 21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养鱼先养水
- 22浅析企业HR针对离职面谈的流程方案
- 23绩效考核流程的梳理和优化技巧
- 24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忠臣”?
- 25企业团队建设五大要点
- 26员工离职证明范本
- 27浅析如何做好民企的人力资源总监
- 28企业招聘,到底是谁的责任?
- 29如何实施战略人力资源规划
- 30走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困境的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