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创国际,浮躁社会中的国际视野
一个时代的节奏,会让这个时代的人更多地关注由这个节奏衍生出来的产物。以中国为例,目前的节奏,大抵可以划分到“浮躁”和“急功近利”。不幸,这种节奏,也打乱了本应沉稳、踏实的高校校园基调。我以为只有中国是这样,前两天看到的一篇文章,让我感受到,或许,这是这个时代的通病,而不局限于地区,甚至国家。
这是一篇华尔街邮报头版文章:至毕业生们——请允许我成为第一个不对你说“恭喜”的人。文章的开头,甚是发人深省:
“致2012年毕业的你:
请允许我成为第一个不对你说“恭喜”的人。在过去几年中,你们中的大多数努力地在各种并不实用的课程中为了一个看得过去的成绩而徘徊奋斗。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你懂的。现在在这糟糕的,拜你们大一时投票选出的总统所赐的经济环境下,你们要离开学校了。重新回到父母的家中住下,并同时开始寻找并不好找的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毕竟你的父母是曾经在你身上给予厚望,而他们现在更像是拿着没能寄出去的邮包的发件人,且无从得知这个邮包接下来该往哪儿发去。”
在中国,太多毕业生不知道该往何处走,华尔街文章的比喻很是生动,茫然无措的毕业生就像没能被寄出去的邮包一样,也不知道该被寄到哪里去——中国的绝大多数精英们——大学毕业生——就处于这种情况之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有人说,是中国教育体制的问题。中国的教育只教会了大家如何拿高分,而没教如何了解自己,如何发现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并且去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可以怨念,因为中国的教育确实没有尽到自己的最原本的义务——引导大家去聆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另一方面,我们自己对自己也不负责任。难道教育体制是这样,自己就一定要成为这个流水线上的规格产品?或者换句话说,是大家放弃了自己在流水线上传送的同时主动去自我提升和包装的机会。
所以,不要把自己的平庸归结于这个社会的责任,每个人都有丰富自己的权利,而这样的权利是不受限制的。很可惜,大多人选择了放弃这样的权利而继续在生产线上麻痹自己。放弃的原因很简单:我不知道该干什么。或许你会问,那就干你喜欢的事情。答案更加简洁: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然后,话题结束,麻痹继续。悲哉,哀哉。
话题必须继续——如何发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追随自己内心的声音?答案有两个,一是,你去问上帝,上帝的答案一定是最精确的。可惜等我们真正见到上帝的时候,一切都来不及了。第二个方法,就是主动去经历。
经历的英文叫什么?如果你曾经玩过角色扮演类游戏(RPG),就会知道有一个概念叫EXP,全称叫Experience,这就是经历的英文。人生就是一场巨大的RPG,你扮演你自己。你唯一升级的方法,就是不断地积累EXP。
对于中国的大学生而言,懂得太多成功的道理,了解太多成功的故事,甚至都快知道乔布斯如何发现自己的兴趣从而把它发展成为改变这个世界的伟大事业。但只有经历才能让大家真正把那些道理变成意识,真正体会如何找到对于自己而言最合适的路线。
所以即使有最完美的理论,任何人都没有把握教会说服那些还没有开上劳斯莱斯的人们,让他们懂得劳斯莱斯不是他们想要的,更何况中国的大学生最擅长的就是理论。这一切就像你无法说服还没有吃过很多很多面包的人们,让他们懂得吃一千个面包是要反胃的。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只有我们已经拥有的那些经历,决定了我们下一步会做什么。所以很多时候,你只要记得一件事,那就是:去体验不同的经历。去爱,去恨,去在热恋中没心没肺地笑,去在失恋后声嘶力竭地哭,去拼了命的读书,去让自己真的领悟那些道理。你所尝试的事,你所认识的人,都是你经历的一部分。他们帮助你去理解你一只知道但是不曾真正理解的事,他们帮助你去看到一直存在着但是你不曾看到的世界,他们帮助你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你自己内心真正的喜好。
但是,你的人生很短,你的时间货币只有那么多。所以尽可能不要重复一样的经历,因为你不会从第二次一样的经历中收获到更多,更因为这个庞大的世界有太多有趣的人等待着我们去认识、太多截然不同的经历等待着我们去体验。
如果你每个星期都在做着差不多的事情,那么一年以后你还是一年前的你,只是老了一岁。如果你愿意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都去尝试一种新的体验,或者认识一个来自完全不同背景的朋友,那么一年后你和一年前一样年轻,只是比别人多活了一年,多了一年的阅历和对世界的认知。
说来说去,还是说教,还是理论,所以哪怕这篇文章非常努力地想要往实用的方向靠拢,可能大部分人看完以后还是没有任何领悟。我知道,这个时候,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讲,最好的方法,就是举个例子。
曾经遇见过一个女孩子。在大学的前两年,就处于文章描述的那种状态:不知道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因为迷茫,她选择努力地在各种并不实用的课程中为了一个优秀的成绩而徘徊奋斗——均分从82上升到92,并且名列专业第一。此时此刻,她的感受,却是——不懂的还是不懂,依旧不清楚自己想干什么。机缘巧合,她看到了学校中宣传的众多海外游学项目。她忽然觉得,或许出去看看不错,于是就着性价比的对比,随意挑了一个参与,貌似是叫启创国际(flepchina.org)的。一个简单的游学,却给了她心底极大的震撼。
她看到了美国常青藤名校的风采,见识到了名校教授深入浅出的精彩的讲授,近距离观访了google的办公环境——之前这一切都只停留在传闻里。世界忽然精彩,自己想要的东西忽然变多变清晰。更多地,她参与了项目安排的一些商业类型的比赛,发现了自己在团队中的优势,并且优势被许多人肯定,认识了更多的人,而这些人的想法和之前学校的同学的想法是那么的不一样,帮助她关注了之前一直存在但是并不关注的东西。思想的撞击是一个美妙的过程。项目结束之后,她有了更多的想法。
她知道自己更喜欢和哪一种人打交道,明白分数高不代表知识渊博——与其为了高分数奋斗不如多读几本好书,理解一个伟大的企业为什么能够吸引人才加入,开始思考清楚自己向往的工作和生活是什么样子。
接下来,可能大家都猜得到,她开始向自己想要的工作和生活奋斗。很显然,她开始阅读大量书籍,努力接触学校各种名人或是优秀的人,参与更多的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经历(当然她更清楚应该参加什么活动),同时,她也保持当年和他一起游学的朋友的联系。思考的方式和交际的圈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万事开头难,一旦你确定了方向并且往下走,走的越来越顺利是必然的。
结果就不说了,女孩子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大家也猜得到。如果当初她不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或许她现在依旧在这个知识决定命运的经济环境中,成为成绩优异但最缺乏知识的一届毕业生。
所以我想说,经历,让人与众不同。多一些经历,让你的人生更丰富饱满,未尝不是件好事。也许,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家境良好,有这种出国开拓视野的经济能力,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有经济能力的人沉迷于网络与虚拟世界,不思进取,这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纵然我们暂时没有这种经济实力,也可以通过读书去了解外面的世界,正如最近微博上比较火的一条语录: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肉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 1后下乡时代家电渠道剧烈整合
- 2商品管理软件: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量化管理
- 3中小食品企业如何做品牌
- 4企业不要枕在潜规则上睡大觉
- 5监管,让我们重新认识管理原则
- 6轮岗制是企业高阶人才培养的良药
- 7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突围策略
- 8商品销售管理系统 2012正式版怎么用
- 9现在的员工为何很难管理?
- 10商品管理系统技术可行性
- 11什么是超市商品销售管理系统
- 12受制于员工的老板怎样才能活得潇洒?
- 13 退、让、舍、给-小思想大智慧
- 14成长型企业战略之道
- 152012中小企业如何进行战略转型
- 16转型时期的企业财务战略与风险管理
- 17咨询策划人的四种专业能力
- 18刘杰克:从蒙牛危机谈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 19商品管理系统:治企之道在于修德
- 20龙头企业再成长的三大误区
- 21服装品牌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 22商品管理系统:创业人,是什么迷住了你的双眼?
- 23智能手机需要怎样的浏览器
- 24制作一个小型商品管理系统 系统概述 本系统是一个对普通商品信息进行录入、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的
- 25确保企业战略成功的七大关键
- 26商品管理系统:何为先进管理水平
- 27行业拐点:内衣品牌如何破局?
- 28日韩家电业巧设未来十年战略新棋局
- 29中小型白酒企业聚焦战略:品牌聚焦
- 30商品管理系统:管理中的“动”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