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公司管理系统 | 工程企业管理系统 | OA系统 | ERP系统 | 造价咨询管理系统 | 工程设计管理系统 | 甲方项目管理系统 | 签约案例 | 客户案例 | 在线试用
X 关闭

石家庄OA信息化的价值和挑战

申请免费试用、咨询电话:400-8352-114

AMTeam.org

知识管理的价值和挑战

二十一世紀,決定企業競爭勝負的關鍵在知識。 對於企業來說,究竟要如何開始著手推動知識管理? 其中最大的障礙是什麼?該如何克服?

台灣EMBA雜誌特別邀請幾位專家, 分別以學者、企業和顧問的角度,提出他們知識管理的方法和經驗。與談來賓:

吳青松/台大國際企業系教授 
邱麗孟/台灣微軟公司行銷副總經理 
Victor Lee/適華庫寶顧問公司澳洲知識管理合夥人 
楊艷芬/適華庫寶顧問公司合夥人兼台灣區負責人 

問:公司在知識管理時,最重要的要素有哪些?

Lee:在談到知識管理時,很多人常有很多錯誤的想法。例如,他們常常以為知識管理就是代表引進某種新科技。事實上,科技雖然重要,但是還有更重要的東西。知識管理的四個要素是:人/文化的改變、流程、科技,以及內容。

當有些人把知識管理的重點放在科技面時,我們就會建議對方想清楚,為什麼需要知識管理?希望知識管理對整個事業帶來什麼影響?找出關鍵動力,從這裡開始發展。

例如很多時候,某個部門碰到了問題,卻不知道別的部門也發生和解決過同樣的問題,只是試圖自己找出答案。因此,公司必須有一個流程,可以掌握、分類、分享與管理知識。透過內部網路,讓所有的人都可以接觸到各種經驗。

邱:有一個重點常受企業界忽略:如何把資訊變成價值。現在很多人提到IQ、EQ,事實上,公司也有公司的Q。知識管理就是要設法增加公司的Q。這就是知識管理的價值。如果我們同意這個目標,就會有一些重要的要素要思考:

一、 人,人和文化連在一起;二、資訊;三、工具,也就是科技;四、藉著運用這些工具,把資訊和別人分享。

楊:知識必須整合進整個公司裡。一個企業雖然有各種不同層級和部門,但知識必須和每個領域、每個階層的員工都有關。生產部門和業務部門可能有不一樣的需求,但是所有知識都必須整合進公司裡。

吳:知識就是力量,我們必須先確定知識是拿來做什麼的。知識管理要有四個模型:

一、累積知識的機制,如何蒐集和累積知識。

二、知識移轉。知識必須移轉到其他人身上,更快地傳遞到其他人,甚至組織、顧客、供應商身上。

三、知識管理系統。如何管理知識,不只是科技,還包括人性的部份。例如誘因制度,因為誰會分享知識?付出的代價又是什麼?這些制度都必須先建立。

四、文化。只有適合的組織制度,例如水平組織或虛擬組織,更開放溝通,更由下而上的方式,才能讓知識管理更成功。知識不是像創造一個產品一樣,知識必須累積、移轉、管理。    

問:企業在推動知識管理時,可能碰到的最大障礙是什麼?應該如何克服?

邱:前面提到知識管理的四個要件,第一是人。知識管理的一大障礙就是,很多人常常不願和別人分享知識,因為知識是他們的資產。大家都想保留知識,顯示自己是個專家。

對公司來說,重要的是如何將資料(data)變成資訊,將資訊變成知識。公司必須有個機制、環境,來鼓勵員工分享知識。知識只是工具,最重要的創造這種願意分享的氣氛。

另外,要建立分享的文化,最重要的是CEO的投入。我記得比爾蓋茲曾經說,知識管理對他很重要,因為他可以在很早階段就知道壞消息,而不是到無法挽救時才知道。作為領導人,他希望可以早點解決問題。

三、四年前嬌生公司的CEO開始推動電子化。有一天,他問一位主管:「你收到我的電子郵件了嗎?」對方回答說,他沒有看e-mail。這位CEO說,那你以後不會再收到我的e-mail 了。這就是最高主管對知識管理的承諾,用自己的行動來化解員工的抗拒。

吳:台灣企業進行知識管理最大的問題是文化障礙。因為在以前,我們強調「祖傳祕方」?祖先流傳下來獨有的祕密。這種文化對於知識分享可說是極大的障礙。另外,中國人比較結果導向,但是知識管理強調的是過程,講究做事的方法。要留下文件和資料,這樣才能累積知識。

傳統企業的績效評估常是由上而下。老闆就是權威,是公司裡最博學多聞的人,而這就是為什麼他能成為老闆的原因。這些都有礙公司知識的流動。

今天,老闆的定義應該是:有能力整合知識的人。公司的目的就是要創造知識,運用知識。這就是為什麼亞馬遜、eBay這些創造知識、分享知識的公司,能夠那麼走紅的原因。過去大多數公司覺得自己的使命是生產產品,現在應該要扭轉過來,變成生產知識。

專利只是知識的結果,重點是知識必須在不同專案、部門間分享。克服這個障礙的方法之一是,設置一些誘因,鼓勵分享知識。所以績效評估、溝通方式都必須改變。

Lee:知識管理必須同時以內部和外部為焦點。內部知識指的是和內部其他部門、團隊共同分享知識;但是知識管理還需要應用在外部,也就是把股東、供應商、顧客連結起來,協助你推動事業成長。

如果你把一些流程外包,更必須在這些供應商之間建立一些機制,大家一起推動公司目標。所以知識管理的外部焦點也很重要。

楊:我認為知識分享最大的阻礙是文化。很多潛在客戶來找我們談知識管理,大多是公司中階主管,因為高層主管交代知識管理很重要,但他們並不了解為什麼需要知識管理。

對這些中階主管來說,知識管理為什麼很重要,仍然不在他們的腦袋中。這是我們碰到的問題。再加上亞洲公司因為金融危機,仍然在努力追趕營業額。如果公司沒有給這些主管一些動機,績效評估制度沒有把知識管理納進來,很難推動知識管理。

想想看,如果我做到業績,可能有股票選擇權,那麼我推動了一個好的知識管理方案,我可以獲得什麼?動機在哪裡?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一個障礙。

Lee:有個方法可以協助解決這個問題,公司不妨把知識管理當作一個平台,用來加速達成公司目標。

將知識管理整合進企業的基礎建設中,例如,知識管理的原則和做法,應該變成公司的文化,不斷向員工強調知識管理的重要性。同時,在每個新人進入公司時,也應該將知識管理當作是新人訓練的一部份。

知識管理的流程必須變成公司管理知識和資訊的標準方式。在各事業部裡,應該設置一個職位,那就是「知識冠軍」(knowledge champion),也就是負責確保所擁有的知識內容是最新的,而且在公司裡受到重視。這並不是要設立一個新的職位,而是在現有員工中,指定一位員工在現有工作外兼負知識管理的責任。

在今天競爭這麼激烈的環境中,有效的知識管理對公司絕對有很大的幫助。企業必須把知識管理當成附加價值的服務,或者重要的差異化因子。

Lee:知識管理很重要的關鍵是信任。你很難把「信任」強壓在一個組織上,只有當你信任一個人時,才會願意和他分享。因為如果我不信任你,我告訴你之後,我知道的東西將不再有威力。所以信任是很大的挑戰。信任是和企業文化緊緊連在一起。沒有信任,就很難要求員工分享,特別是一些隱性的知識,也就是那些藏在人的腦袋,很難描繪、抓住的知識。

問:公司應該投入什麼樣的資源,在組織上進行什麼努力,來推動知識管理?

Lee:在美國軍隊中,有一種「行動後檢討」的制度。在每次活動後,把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檢討什麼做得好,什麼做不好。在這個時候,每個人都要破除階級,不論是將軍還是小兵,都可以說出心中的話。

企業也可以學習這種做法,在每次行動後進行檢討,並且儲存起來。這樣學到的經驗和教訓,就是珍貴的知識。

楊:但有客戶曾經告訴我,公司裡開會檢討有哪些問題和錯誤。當大家說完後,老闆就不滿地質問:「為什麼你沒有把事情做好?為什麼你犯了這個錯?」結果員工暗自心想,下次再開這種會,最好嘴巴閉起來。所以CEO的態度對知識管理非常重要。
在投入的資源方面,因為適華庫寶顧問公司是個知識公司,所以我們在全球設有知識中心、知識主管(knowledge officer),大概有三十位全職工作者在負責知識管理方面的工作。

吳:我要強調一點,知識管理必須和公司的整體策略結合在一起,先找出關鍵領域,也就是對公司價值影響最大的地方。知識管理不只是一個做法,更有它的優先順序。有了焦點,公司才能集中人力和資源,績效才會高。

這種找出關鍵領域的工作,應該由高階主管來負責,才可以顯示公司的投入。高階主管要在使命宣言、電子郵件、公開演講上,不斷強調這個重點。這樣可以顯現公司的目標,鼓勵整個公司朝向這個目標邁進。

不只是CEO負責這件事,更要設一個團隊,然後逐漸影響中階和第一線員工,引起連鎖反應。

邱:推動知識管理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大型公司,可以設置一個組織專門推動這件事情;但大多數的公司沒有能力這樣做。在這種狀況下,公司可以設立虛擬團隊,由CEO領軍,或者指派一位有領導能力、有科技背景、可以和各部門溝通的人負責這個團隊。

但不論是哪種方式,有三點要注意:

一、 要把知識管理的策略和公司整體策略結合在一起,而且要有衡量的基準。因為老實說,公司的目標是要賺錢,你必須向大家證明為什麼知識管理對公司很重要。不論是降低成本,或者是增加生產力,都要有衡量的基準。

二、 解決文化問題。建議各種機制和誘因,例如設置討論制度、分享時間,來鼓勵員工分享知識。

三、 科技。當我們建立了這樣的文化環境,就要有個有系統的工具,讓人分享知識。

楊:我們還應該鼓勵一種文化,那就是每個人的知識都很重要,不論他是什麼階級。有些企業常以為知識和生產研發有關,即使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已經有很好的知識,可以節省成本,但這些公司卻仍不知道其他部門也是很好的知識來源。

問:CKO(Chief Knowledge Officer)是最近很熱門的名詞。CKO扮演的角色是什麼?什麼樣的人適合扮演CKO的角色?

吳:我認為CKO應該是一種角色,而不是一個頭銜。例如在有些公司,圖書館員、秘書可能就是個CKO。這種角色應該定義清楚。例如圖書館員,他知道誰可能對什麼感興趣;IC設計公司的行銷工程師,必須和供應商、流程工程師接觸,也可能是很好的CKO角色。

知識不是孤立的,必須和很多人都有關。CKO正是那個把知識結合在一起的人。

Lee:CKO必須是個有遠見的人,對公司的策略很了解,知道公司可以怎麼樣透過知識管理,達成什麼好處。在很多公司,可能沒有辦法設置一個CKO職位。這個角色可以是由圖書館員、行銷主管擔任,但無論如何,他應該是個有遠見的人。

邱:我個人不覺得秘書可以做CKO。CKO的角色應該是形成知識管理策略以及管理的人,他同時要發展出一個計畫,來執行知識管理,然後負責協調不同部門,推動知識工作者分享資訊,獲得結果。

這個角色不只必須了解公司的使命和願景,還必須有領導能力,才能協調不同部門。我們不必設一個CKO的職位,但是這個人必須有這樣的特質。

Lee:要推動知識管理,可以建立一種「實務社群」(Community of Practice),就是有系統地成立一些團體,員工分成小組集合在一起,交換意見、分享點子、改進工作。有些公司也讓顧客有機會參與討論,交換看法,這也是一種實務社群。

問:對一些大公司來講,可以設專人來推動知識管理,但台灣大多數企業是小企業,對小企業來說應該如何切入?

Lee:可以先看看你有什麼東西。你可能發現公司裡原來就有很多資料和知識,散落在各處,沒有集合分享。先把這些知識整理出來,從這裡開始。

吳:很多人可能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知識管理。也許台灣大公司可以先示範,把這種氣氛先建立起來。台灣的創業家很上進好學,這種學習熱誠是很好的知識管理的潛在市場。

一旦這個慣性建立,就可以進入第二階段:企業開始試著儲存資料文件,知道我們已經有了什麼。雖然是小企業,仍應該養成這種習慣。

楊:我聽過企業無奈地說,我一方面要做客戶關係管理(CRM),一方面要做電子商務,現在又有了知識管理,怎麼有時間。我說,不要急著做知識管理,當你做CRM和電子商務的同時,如果能在企業內建立起互相分享的文化,你等於已經做了知識管理的第一步。

因為,如果你有了這個文化,會發現知識管理其實很簡單。因為知識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打破文化障礙。

知識管理有兩個基本動作,一個是內容管理,另一個是基礎建設。如果能夠先建立分享文化,就是做到第一步。

從顧問的經驗來看,推動知識管理應該要有些快速的成果(quick wins)出現。先以知識管理解決一些問題,讓員工了解,原來知識管理可以用在這些方面,這樣員工會更願意支持投入。

知識管理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不像「企業資源規劃」(ERP),有開頭、有結尾,專案完成,公司不需要再傷腦筋。知識管理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當中小企業知道必須持續投入時,很多人常常很遲疑。

邱:中型企業和小企業很不一樣。對我們來說,中型企業指的是設有MIS人員的公司;但小企業根本沒有科技人員,老闆就是科技人員,是他們在決定要不要投資。

小公司目前還不會想到知識管理這個問題,中型公司比較會注意。那麼該如何開始?我建議,可以從儲存知識開始,然後才是分享。比較簡單的做法是從工作流程開始,當我們可以分享知識,有簡單的流程,就可以打破官僚。

另外一點是,建立每個人都可以參與的學習制度。例如,公司的超級業務員可以和大家分享心得。當公司漸漸成長後,還可以開始運用科技來協助學習。

如果是很小的公司,先忘記知識管理吧。大家最關心的還是,我能不能賺錢、存活、過三點半?對他們來說,擁有簡單的工具來作會計、人資、存貨系統,是比較重要的。

問:關於知識管理,是否最後做一個結論?對經理人提出最重要的一項建議?

Lee:我會建議,把可以達到的企業價值和知識管理連在一起。一旦公司可以看到知識管理的效果,就會有動機推動知識管理。

楊:我建議公司先建立信任文化。如果公司的文化是,在主管之間有藩籬、彼此競爭,藉著他們的競爭,促成公司成長,那麼這種文化非常不利知識管理。如果他們能在一起互相分享,這就形成很大的競爭優勢。

吳:我建議企業,在這個高度競爭的環境,最重要的價值創造資產是人;而人最珍貴的就是能夠創造、儲存知識。所以經理人應該知道,在現在的環境中,什麼是「最佳的實務」(best practice)。只有透過知識管理,這種做法才能實現。

邱:最高主管的決心最重要。CEO今天就應該開始使用電子郵件。很多最高主管是不用電腦的,更不用說運用科技和員工分享知識。CEO必須知道,知識管理對公司明天的勝利非常重要,也許不是今天。

发布:2007-03-25 13:30    编辑:泛普软件 · xiaona    [打印此页]    [关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