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知识螺旋看知识创新(BY AMT 夏敬华 编译)
摘要:认识知识创新的内在本质,对如何通过知识管理来促进知识的创新将有深刻的指导作用。这里以一种典型的产品创新过程为例,说明知识创新和知识螺旋的关系。
由知识螺旋看知识创新
by AMT 夏敬华 编译
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它既是不同知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也贯穿了知识螺旋的所有阶段。所以,认识知识创新的内在本质,对如何通过知识管理来促进知识的创新将有深刻的指导作用。这里以一种典型的产品创新过程为例,说明知识创新和知识螺旋的关系。
产品的创新过程
一般来讲,产品创新的过程通常需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图1):
图1 产品的创新过程
产生一个想法:产品创新过程常常来直于一种创作冲动,这种冲动可能是一刹那的灵感,主要依赖于个人间的交流,如头脑风暴、讨论等。在欠缺正式的知识管理环境的情况下,这通常是一种偶然和缓慢的过程。
开发一项发明:有想法只是开始,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想法都能最终转化为一项创新。由于要发展一种想法通常需要一定的资源,所以它们需要得到评估,那些被认为可行的想法会得到一定资源支撑以用于建立产品原型和进行试验。在成功的情况下,就从最初的想法上升为一项发明,但是,还没有在商业的应用中创造价值。
实现一个创新:新产品要最终实现商品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进行市场研究、制定公司产品策略,此时需要考虑到供应商、分销渠道、广告等方方面面,以使新产品的商品化能够得到有效的资源支撑。假如这种产品并客户所接受而创造出经济价值,就将最终成为创新的产品,
激发一种冲动:在创新过程中,个人能够学习到更多的东西,而有创造力的个人能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会有异与常规的灵感冲动,从而会引发一个的新的创新过程。
知识螺旋
Nonaka和Tadeuchi 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知识的产生过程,认为知识是在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中形成了一个不断成长的知识螺旋(图2)。以Nonaka等的“场”的概念来说,知识是经过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以及内隐化的过程,产生了知识类型的转变。
图2
知识螺旋
社会化(socialization):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 社会化是个人间分享隐性知识的过程,主要通过通过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等形式使隐性知识得意传递,师传徒受就是个人间分享隐性知识的典型形式,而借助信息技术建立虚拟知识社区,则为在更广范围内实现知识的社会化创造了条件。由于新知识往往起源于个人,因此社会化是知识创造和传播的起点。
外在化(externalization):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 外在化是对隐性知识的清楚表述,并将其转化成别人容易理解的形式,这个过程在传统上主要依赖于类比、隐喻和假设、倾听和深度会谈的方式来推动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而目前一些智能技术如知识挖掘系统、商业智能、专家系统等也为实现隐性的外在化提供了手段。
组合化(combination):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 这是一种知识扩散的过程,通常是一种将零碎的显性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和复杂化的过程。经过社会化和外在化过程,员工头脑中的显性知识还是一些零碎的知识,也没有变成格式化的语言。将这些零碎的知识组合起来,并用专业语言表述出来,这就完成了组合的过程。在组合的过程中,个人知识就上升为了组织知识,能更容易地为更多人共享和创造组织价值。分布式文档管理、内容管理、数据仓库等是实现显性组合的有效工具。
内隐化(internalization):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 内隐化意味着显性的组织知识转化为组织中其他成员的隐性知识。经过组合过程,新知识得以在组织成员间传播,组织中的成员接收了这些新知识后,可以将其用到工作中去,并创造出新的隐性知识。团体工作、干中学和工作中培训等是实现知识内隐化的有效方法。目前,一些协作工具如电子社区、E-learning系统为人们体验更多的知识,并实现内隐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个人的隐性知识经过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和内隐化四个阶段,实现了个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知识的传递,并最终又产生了新的隐性知识。知识的转化、传递和创造是一个动态的、递进的过程,当个人的隐性知识完成一次知识螺旋运动并转化为新的隐性知识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知识螺旋。
创新过程和知识螺旋
产品创新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新知识的发展过程,产生一个想法需要知识的交流,而想法最终成为创新的知识则需要充分应用个人组织、内部外部的知识,可以说,它和知识螺旋有着密切的关系(图3)。
图3 创新过程和知识螺旋之间的关系
产生一个想法需要知识社会化过程。 新的想法通常产生于个人的灵感,讨论、模拟、实验等方法可以帮助人们产生各式各样的灵感火花。在此过程中,知识的共项和交流通常是一种隐性方式,交互的员工间大都具有共同的经验、心智模式以及相似的观点,因此知识社会化过程在这起主导作用,一种创新性的想法的诞生通常都来源于知识的社会化过程。因此,在这方面需要强调的是建立一种信任关系和创建人员网络。
开发一项发明需要知识外在化过程。为了最终决定什么想法能够得到继续和发展,企业的有关部门和人员需要能够理解这个想法所蕴涵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因此必须要将这种隐性的想法明晰化,否则这种想法很难和特定人员网络之外的人进行沟通并被理解,因为他们通常具有不同的心智模式,并使用不同的“语言”。换句话说,这个想法应该能够外在化为一种明确的概念,这个概念可以是字面的描述、原型、试验等等。这样,想法就能够得到一步步得到证实并最终成为一种发明。在这方面,需要有正式的结构、方法和工具来支撑隐性知识的外在化,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建立一种标准的“共同语言”,因为不同人员、部门的“功能语言”也象方言一样,阻碍了知识的理解和交流。
实现一个创新需要知识结合化过程。为成功实现产品的商品化,需要一种整体方法将企业已有知识和伙伴知识有效地整合起来,这就是知识的结合化过程,有效的知识结合对于最终开发一个有市场价值的产品非常重要。在这方面,应该保证贯穿整个组织的人员能够及时得到必要的知识,因此正式的知识网络和结构化的知识地图就很重要;此外,由于知识还需要跨越组织得到整合,因此也应能够实现和供应商、分销商、广告代理商等之间的知识交流。Intranet、internet提供了知识结合化的基础环境,而其他如内容管理系统、协作系统则提供了实现结构化知识和知识协同的有力工具。
激发一种冲动需要知识内隐化过程。冲动是如何产生的?我们说,对问题的意识或灵感的火花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的,在产生一个创新的想法之前,知识的内隐化过程就已经发生,它是激发灵感冲动的催化剂。为了有效地实现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和经验的内隐化,相关的知识就应该得到有目的的共享,因为信息和知识过载通常反而会干扰一个人知识积累,因此学习过程必须得到正确理解和进行。在这方面,需要得到明确的问题包括:什么是最有效的学习工具?员工应花多少时间用于提供知识以及学习、消化知识之上?等等。
表1 创新过程不同阶段的特征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知识螺旋的不同阶段在创新的不同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表1),如在产生一个想法时主要是知识社会化在起作用,而在激发一种冲动时则需要知识内隐化。因此,根据创新过程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特定的知识管理行为和发展相应的知识管理工具提供支撑,以更好地实现知识的创新。- 1源天软件获2008年度中国IT服务创新奖
- 2Web Service Case Study:软件反馈跟踪平台
- 3微软展示新版互联网服务MSN 8.0
- 4将旧应用改造成Web服务
- 5为网络用户颁发“护照” 微软又意欲何为?
- 6xml and KM
- 7理解Web服务互操作性
- 8协同之惑
- 9EIP 相关资源
- 10认识石家庄OA信息化系统模型,把握石家庄OA信息化系统实质(BY AMT 夏敬华)
- 11Ask the DotNetJunkies: Consuming Remote Web Services in ASP.
- 12Web服务 按需服务——Sun ONE为企业建立服务驱动型网络
- 13Web Service Case Study: 事务性Web服务
- 14ADO vs. ADO.NET Webservice
- 15柴油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知识库设计
- 16创造性的Intranet:Factors for Corporate Knowledge Creation
- 17管理结构式Web服务元数据
- 18泛普软件如何实现知识库双机热备
- 19石家庄OA信息化与企业发展
- 20从九点连线谈创新及对石家庄OA信息化的再思考(by AMT 夏敬华)
- 21Web服务准备:理解和使用Web服务托管技术
- 22为企业开启Web服务之门-Sun ONE软件产品发布会在京举行
- 23Accessing Web Services From DHTML
- 24BEA和Palm合作掌上电脑Web服务
- 25XML Web Services Security
- 26透视Best Buy石家庄OA信息化实践(by AMT 夏敬华 编译)
- 27知识的经济学性质
- 28尊重知识 崇尚理性
- 29知识库建设应规避的5点具体误区
- 30Web服务的(革)创新,第4部分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