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与仓储物流规划
第一章 仓库与仓储物流规划
第一节 仓储概论
在第一节的内容中,大家需要明白以下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仓储
仓储从字面上即可理解为用仓库来储存东西,这个概念比较简单。书上也说明了商品的储存是指商品离开生产领域但在进入消费领域之前,处于流通领域时所形成的 “停滞”,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说明过,在产品处于它从中生产出来的过程和它进入消费过程之间的间隔期间,产品形成商品储存。
二、现代物流中仓储的意义
现代物流中仓储的意义表现的两个方面是:
1、保持商品物质实体的有用性
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产品生产的节奏同产品消费的节奏不一致的情况,因此总会存在现在用不上或用不了或有必要留待以后使用的产品,那么为了在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时间差距内保证产品的有用性,就必须要借助于仓储,这是仓储的最基本意义。
2、调节产品流通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仓储的意义也在发生变化。我们知道,市场需求逐渐个性化,多样化,生产方式也逐渐向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生产方式转变,因此现代物流也必须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特征,但多品种、小批量就意味着物流费用的上升,例如对运输来说,过多的小批量,零担运输必然导致高成本,所以在这里有必要通过仓储的产品积散作用等来协调产品的流通过程,我们在后面将具体讲到仓储是如何来协调流通,降低成本的。
3、化解供求时间矛盾
三、现代物流中仓储的必要性
书上将仓储在现代物流中所起到的作用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降低运输和生产成本
虽然建立产品的仓储会增加费用,但它同时也可以提高运输和生产的效率,相对的降低了两者的成本,在市场需求不确定,难以预测的情况下,储备一定量的产品可以有效的防止缺货成本的产生,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生产的节奏运行,使得生产计划能够很好的实施,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仓储可以将小批量、分散的产品运输任务集中,进行整合,有利于形成整担运输以及运输线路的整体优化,从而降低了运输成本。因此虽然建立仓储会形成新的成本,但它同时会减少其他方面的运作成本,只要最终的成本降低,仓储的设立就有必要。
2、调节供求
之前谈到仓储对于现代物流的意义时已经讲过这一点,例如某些产品的生产由于原材料等方面的原因而具有季节性的特点,但产品需求却是连续的,因此仓储在这里就有助于调节这一存在的供需之间的矛盾。在例如当产品生产所需的某种原材料在某一时间内价格较低,那么产品生产商可以预先购买一定量的原材料进行储存以备往后生产的需要。
3、生产的需要
不仅仅是在产品流通的过程中需要仓储,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同样存在仓储,例如在生产物流中我们经常会提到在制品的暂存,原材料的储存等等,仓储同样是生产物流所不可缺少的环节。
4、营销的需要
现代企业为了赢得消费者并且获得消费者的长期忠诚,一般都会采取快速客户反应战略,而这项战略的实施必须借助仓储的作用。因为将产品在靠近顾客的地方进行储存能够有效的防止缺货现象的发生,缩短了货物运送时间,从而有力的提高了客户服务质量。
四、现代物流中仓储的作用
1、仓储是现代物流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关于仓储对于物流系统的重要意义我们还可以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从供应链的角度,物流过程可以看作是由一系列的“供给”和“需求”组成,当供给和需求节奏不一致,也就是两个过程不能够很好的衔接,出现生产的产品不能即时消费或者存在需求却没有产品满足,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建立产品的储备,将不能即时消费的产品储存起来以备满足后来的需求。书上讲了,供给和需求之间既存在实物的“流动”,同时也存在实物的“静止”,静止状态即是将实物进行储存,实物处于静止是为了更好的衔接供给和需求这两个动态的过程。
2、仓储能对货物进入下一个环节前的质量起保证作用
在货物仓储环节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能够有效的防止伪劣产品流入市场,保护了消费者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产厂家的信誉。通过仓储来保证产品质量主要要进行两个环节:一是在货物入库时进行质量检验看货物是否符合仓储要求,严禁不合格产品混入库场,二是在货物的储存期间内,要尽量使产品不发生物理以及化学变化,尽量减少库存货物的损失。
3、仓储是保证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货物的仓储过程不仅是商品流通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也是社会在生产过程得以进行的保证。
4、仓储是加快商品流通,节约流通费用的重要手段
虽然货物在仓库中进行储存时,是处于静止的状态,会带来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的增加,但事实上从整体上而言,它不仅不会带来时间的损耗和财务成本的增加,相反它能够帮助加快流通,并且节约运营成本。在前面讲仓储的必要性的时候已经谈到过仓储能够有效的降低运输和生产成本,从而带来总成本的降低。
5、仓储能够为货物进入市场作好准备
仓储能够在货物进入市场前完成整理、包装、质检、分拣等程序,这样就可以缩短后续环节的工作时间,加快货物的流通速度。
五、仓库的功能
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仓库,仓库应该具备如下功能:
1、储存和保管功能
仓库具有一定的空间,用于储存物品,并根据储存物品的特性配备相应的设备,以保持储存物品完好性。例如:储存挥发性溶剂的仓库,必须设有通风设备,以防止空气中挥发性物质含量过高而引起爆炸。贮存精密仪器的仓库,需防潮、防尘、恒温,因此,应设立空调、恒温等设备。在仓库作业时,还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防止搬运和堆放时碰坏、压坏物品。从而要求搬运器具和操作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使仓库真正起到贮存和保管的作用。
2、调节供需的功能
创造物质的时间效用是物流的两大基本职能之一,物流的这一职能是由物流系统的仓库来完成的。现代化大生产的形式多种多样,从生产和消费的连续来看,每种产品都有不同的特点,有些产品的生产是均衡的,而消费是不均衡的,还有一些产品生产是不均衡的,而消费却是均衡不断地进行的。要使生产和消费协调起来,这就需要仓库来起“蓄水池”的调节作用。
3、调节货物运输能力
各种运输工具的运输能力是不一样的。船舶的运输能力很大,海运船一般是万吨级,内河船舶也有几百吨至几千吨的。火车的运输能力较小,每节车皮能装运30~60t,一列火车的云量最多大几千吨。汽车的运输能力很小,一般每辆车装4~10t。他们之间的运输衔接是很苦难的,这种运输能力的差异,也是通过仓库进行调节和衔接的。
4、流通配送加工的功能
现代仓库的功能已处在由保管型向流通型转变的过程之中,即仓库由贮存、保管货物的中心向流通、销售的中心转变。仓库不仅要有贮存、保管货物的设备,而且还要增加分拣、配套、捆绑、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设置。这样,即扩大了仓库的经营范围,提高了物质的综合利用率,又方便了消费,提高了服务质量。
5、信息传递功能
伴随着以上功能的改变,导致了仓库对信息传递的要求。在处理仓库活动有关的各项事务时,需要依靠计算机和互联网,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和条形码技术来提高仓储物品信息的传输速度,及时而又准确地了解仓储信息,如仓库利用水平、进出库的频率、仓库的运输情况、顾客的需求以及仓库人员的配置等。
6、产品生命周期的支持功能
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2002年1月发布的物流定义:在供应链运作中,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销售地之间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理想逆向的流动于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可见现代物流包括了产品从“生”到“死”的整个生产、流通和服务的过程。因此,仓储系统应对产品生命周期提供支持。
随着强制性质量标准的贯彻和环保法规约束力度加大,如德国的托普佛法(Topfer Law)就规定了制造商和配送商要负责进行包装材料的回收,必然导致退货逆向物流和再循环回收等逆向物流的产生。逆向物流与传统供应链方向相反,是要将最终顾客持有的不合格产品、废旧物品回收到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如下图所示。作为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在逆向物流中仓库又承担了退货管理中心的职能,负责及时准确定位问题商品,通知所有相关方面和发现退回商品的潜在价值,为企业增加预算外或抢救性收入;改进退货处理过程,控制可能发生的偏差;评估并最终改善处理绩效等。
六、仓库的分类
从不同的侧面来分析,仓库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下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仓库的分类。
1、按仓库用途来分类
仓库按照它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采购供应仓库
采购供应仓库主要用于集中储存从生产部门收购的和供国际间进出口的商品,一般这一类的仓库库场设在商品生产比较集中的大、中城市,或商品运输枢纽的所在地。
(2)批发仓库
批发仓库主要是用于储存从采购供应库场调进或在当地收购的商品,这一类仓库一般贴近商品销售市场,规模同采购供应仓库相比一般要小一些,铊既从事批发供货,也从事拆零供货业务。
(3)零售仓库
零售仓库主要用于为商业零售业做短期储货,一般是提供店面销售,零售仓库的规模较小,所储存物资周转快。
(4)储备仓库
这类仓库一般由国家设置,以保管国家应急的储备物资和战备物资。货物在这类仓库中储存时间一般比较长,并且储存的物资会定期更新,以保证物资的质量。
(5)中转仓库
中转仓库处于货物运输系统的中间环节,存放那些等待转运的货物,一般货物在此仅做临时停放,这一类仓库一般设置在公路、铁路的场站和水路运输的港口码头附近,以方便货物在此等待装运。
(6)加工仓库
前面在讲仓库的功能的之后已经讲过仓库的加工延迟功能,一般具有产品加工能力的仓库被成为加工仓库。
(7)保税仓库
保税仓库是指为国际贸易的需要,设置在一国国土之上,但在海关关境以外的仓库。外国企业的货物可以免税进出这类仓库而办理海关申报手续,而且经过批准后,可以在保税仓库内对货物进行加工、存储等等作业。
以上是通常的几类仓库,书上还通过框图的形式表述了仓库供应链关系,从图2-1可以看出生产出来的产品首先是被储存在采购供应仓库,然后流向批发仓库,接着是零售仓库,最后商品进入卖场,在那里向最终用户销售。
2、按保管货物的特性分类
(1)原料仓库:原材料仓库是用来储存生产所用的原材料的,这类仓库一般比较大。
(2)产品仓库:产品仓库的作用是存放已经完成的产品,但这些产品还没有进入流通区域,这种仓库一般是附属于产品生产工厂。
(3)冷藏仓库:它是用来储藏那些需要进行冷藏储存的货物,一般多是农副产品、药品等等对于储存温度有要求的物品。
(4)恒温仓库:恒温仓库和冷藏仓库一样也是用来储存对于储藏温度有要求的产品。
(5)危险品仓库:危险品仓库从字面上就比较容易理解它是用于储存危险品的,危险品由于可能对于人体以及环境造成危险,因此在此类物品的储存方面一般会有特定的要求,例如许多化学用品就是危险品,他们的储存都有专门的条例。
(6)水面仓库:象圆木、竹排等能够在水面上漂浮的物品来说,他们可以储存在水面。
3、按照场库的构造来分类
(1)单层仓库:单层仓库是最常见的,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仓库建筑类型,这种仓库只有一层,也就当然的不需要设置楼梯,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单层仓库设计简单,所需投资较少
②由于仓库只有一层,因此在仓库内搬运、装卸货物比较方便
③各种附属设备(例如通风设备、供水、供电等)的安装,使用和维护都比较方便
④由于只有一层,仓库全部的地面承压能力都比较强
(2)多层仓库:有单层仓库,必然对应的有多层仓库,多层仓库一般占地面积较小,它一般建在人口稠密,土地使用价格较高的地区,由于是多层结构,因此货物一般是使用垂直输送设备来搬运货物,总结起来,多层仓库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多层仓库可适用于各种不同的使用要求,例如可以将办公室和库房分处两层,在整个仓库布局方面比较灵活
②分层结构将库房和其他部门自然的进行隔离,有利于库房的安全和防火
③多层仓库作业需要的垂直运输重物技术已经日趋成熟
④多层仓库一般建在靠近市区的地方,因为它的占地面积较小,建筑成本可以控制在有效范围内,所以。多层仓库一般经常用来储存城市日常用的高附加值的小型商品。使用多层仓库存在的问题在于建筑和使用中的维护费用较大,一般商品的存放成本较高。
(3)立体仓库:立体仓库又被称为高架仓库,它也是一种单层仓库,但同一般的单层仓库的不同在于它利用高层货架来储存货物,而不是简单的将货物堆积在库房地面上,在立体仓库中,由于货架一般比较的高,所以货物的存取需要采用与之配套的机械化、自动化设备,一般在存取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时也将这样的仓库成为自动化仓库。
(4)简仓:简仓就是用于存放散装的小颗粒或粉末状货物的封闭式仓库,一般这种仓库被置于高架上,例如简仓经常用来存储粮食、水泥和化肥等。
(5)露天堆场:露天堆场是用于在露天堆放货物的场所,一般对方大宗原材料,或者不怕受潮的货物。
4、按建筑材料的不同分类
根据仓库使用的建筑材料的不同,可以将仓库分为:钢筋混凝土仓库、钢质仓库、砖石仓库等等。
5、按仓库所处位置分类
根据仓库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分为码头仓库、内陆仓库等,这是根据仓库的地理位置赋予仓库的特性来进行的分类。
6、按仓库的管理体制分类
根据仓库隶属关系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自用仓库:自用仓库就是指某个企业建立的供自己使用的仓库,这种仓库一般由企业自己进行管理。
(2)公用仓库:这是一种专业从事仓储经营管理的,面向社会的,独立于其他企业的仓库。
一般自用仓库称为第一或二方物流仓库,而公用仓库被称为第三方物流仓库,在这里简单说明一下第一方、二、三方物流的意思。
按物流组织的主体进行划分:可以将物流分为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一般来讲,由物品供应商提供的物流服务称为第一方物流,由物品的需求方提供的物流服务被称为第二方物流,由物品的提供方和需求方以外的中介组织提供的物流服务常常被称为第三方物流。随着生产的一体化,第三方物流正在成为现代物流的主要内容,是物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 3PL)是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制物流(Contract Logistics)。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其前身一般是运输业、仓储业等从事物流活动及相关的行业。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在委托方物流需求的推动下,从简单的存储、运输等单项活动转为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其中包括物流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设计建议最优物流方案、物流全程的信息搜集、管理等。
七、仓库的主要性能参数
仓库的最重要的两个性能参数是仓库的库容量和出入库频率。
库容量是指仓库能容纳物品的数量。是仓库内除去必要的通道和间隙后所能堆放物品的最大数量。在规划和设计仓库时首先要明确库容量。库容量可用“t”、“m”或“货物单元”表示。
出入库频率表示仓库出入库货物的频繁程度,它的大小决定了仓库内搬运设备的参数和数量,出入库频率可用“t/h”或“托盘/h”表示。
除去以上两个主要参数外,决定仓库性能的还有以下一些因素和参数。如贮存物品的特性;托盘及其辅助工具的尺寸;仓库的自动化程度;出入库平均作业时间;仓库约束条件(如运输条件、仓库高度、面积及地面承载能力等)等。
评价仓库的经营效率的主要指标为库容量利用系数和库存周转次数。
库容量利用系数是平均库容量与最大库容量之比。由于这是一个随机变动的量,一般取它的平均值作为考核指标。
库存周转次数是年库存总量或年出库总量与平均库存量之比。对于生产性和经营性的仓库,库存周转次数越多说明资金周转越快。一些经营好的仓库可以达到每年24次以上,即不到半个月就周转一次。对于储备性仓库,库存周转次数不是一个重要指标。
其它的衡量指标还有以下几点:
1、单位面积的库容量。这是总库容量与仓库占地面积之比。在土地紧缺、征用费用高的地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指标。
2、全员平均劳动生产率。这是仓库全年出入库总量与仓库总人数之比。通常它取决与仓库的机械化程度。
3、装卸作业机械化程度。这是指用装卸机械装卸货物的作业量与总的装卸作业量之比。
4、机械设备的利用系数。这是机械设备的全年平均小时搬运量与额定小时搬运量之比。可用这个系数来评估机械设备系统配置的合理性。
八、配送中心与仓库
配送中心是仓库的仓储功能和扩展出来的销售功能的综合,是以“仓储业务”为核心,以尽可能降低其服务对象的库存为主要目标,根据用户的定单和销售预测,进行规模化的采购、进货、保管;然后,按客户订单所需商品及数量,在规定的时间准时送达客户的公共仓库。配送中心通过集中向客户进行多频次的配送业务,可将支线搬运及小搬运统一起来,使物流过程得以优化和完善;通过将众多用户的小批量商品集中,进行一次发货,可提高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通过高水平的配送,众多客户可以不设仓库或少设仓库,实现生产企业的“零库存”,继而大大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狠显然,这是一条改造物流结构的最优途径。
配送中心的具体功能如下图所示。
1、保管功能
保管功能是配送中心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它与一般的仓库不同,其仓库形式、平面布置、设备组成,首先要有利于拣选方法、拣选路线、拣选设备等。为了充分利用仓库的面积和空间,为了提高保管商品的出入库频率,其机电、信息、管理一体化的水平要高于传统意义上的仓库,货架的高层化、作业机械化、自动化、信息网络化是配送中心的发展趋势。
2、倒装功能
配送中心采购时,为了降低运输成本,一般采用大包装或散装;同时,因商品来自不同的制造厂或流通企业,运输包装的形式也各不相同;为利于配送中心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必须进行商品的集装箱单元化,即进行倒装作业。倒装作业一般在入库区和出库区,在商品整理、检验作业时进行。
3、拣选功能
商品在配送中心保管时,一般是按保管单元的形式来分区域存放;但出库时,首先按客户订单的商品目录进行拣选。同一张订单可能只有一种,但通常是若干种;同一张订单的商品可能在一个区域内存放,也可在不同区域存放;所需的商品数量,可能是一个整保管单元(如托盘、盒箱、单件等),也可能不是一个整保管单元,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一张订单,顺序到有关保管区拣选没,或者先分解成若干张订单,指令有关保管区分别拣选有关商品及其数量,然后,在按订单一一汇总。其作业的工作流程较一般仓库要复杂。
4、流通加工功能
经济、高效的运输、装卸、保管一般需要大的包装形式。但在配送中心下位的零售商、最终用户一般需要小的包装。为解决这一矛盾,配送中心要设置流通加工功能。流通加工功能与制造加工不同,它对商品不做性能和功能上的改变,仅仅是商品大小、数量和包装形式的改变。
5、运送功能
配送中心需在其服务范围内,准时地把必要的商品按所要求的数量送达客户。为了减少客户的库存或做到零库存,运送是多频次的。这就需要配备相应的运输设备及装卸设备,这是做到良好服务的重要保证之一。
6、信息管理功能
为了从供货商处准时地采购商品,然后准时地向客户配送,提供快捷满意的服务,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提高工作效率,信息的加工、处理十分重要。配送中心应具有完备的仓库管理信息系统,并又能与各供货商、各客户的网上审批系统或其它信息系统实施实时的链接。
九、仓储的战略决策
仓储系统的能力与费用的确定取决于仓储作业的战略规划。对于任何一个新建的仓库而言,通过制定正确的战略规划可降低仓库的建设投资和仓库的运行费用;对于已有的仓库通过战略目标的明确,则可改善仓库的出入库频率和提高货位的利用率。因此制定一个完整的战略规划对仓储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仓储企业的战略规划涉及如下内容:仓库内部空间决策、仓库自建或租赁决策、仓库服务提供方决策、仓储设备更新或购置决策等。
1、仓库空间决策
仓库所需空间一般由货物存储所需的空间,仓库过道和通道空间、存储设备存放空间和仓库管理人员办公所需空间组成。
仓库内部空间的大小首先可根据每年储存货物的数量和存储货物的特点,通过对未来市场需求情况的预测,确定所需要的基本存储空间;再根据对企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预测,确定仓库未来的弹性发展空间;然后再根据对仓库的内部布局和作业设计、作业机械确定仓库的通道和过道空间,从而确定仓储作业所需的硬性使用空间。
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仓库建设成本、仓库的维修成本和顾客服务方面的因素,在满足顾客服务的前提下,追求总成本的最小化,从而确定合理的仓库空间的大小。
2、仓库自建或租赁决策
评价仓储经营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库容量利用系数,仓库设计的出发点就是满仓利用。但仓库全年实际处于满仓的可能性极小,经营运作良好的仓库一般也仅在 75%~85%之间。因此,在15%~25%的时间里那些旨在满足高峰所需的仓库空间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办法是建立企业自有仓库,以满足75%的仓储要求,而用公共仓库或合同仓库应付高峰期的要求.
3、仓储设备决策
竞争性的市场要求仓库具有准确、及时的信息处理、存储和出入库系统及高效的包装和输送系统。但在仓储作业的许多环节中,手工操作仍然必不可少。所以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仓储作业中的人工操作和机器自动化处理的合理配置就显得至关重要。
合理的仓储设备必须符合标准化,能保持或提高物料的搬运活性,使物料处于易搬运的放置状态;满足“移动路径最短、存储空间占用最小、人工控制程度最低”的原则,而且在成本开销方面,必须能够做到最低的成本开支。
在仓储设备的选择决策时,一般来说,应基于仓库现有内部布局,遵循技术成熟、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和满足需求的原则,从设备的生产效率、设备的采购成本、设备的可靠性和设备的柔性化程度以及设备维修的难易等方面考虑。
第二节 仓库的基本组成
不同类型仓库的功能有所差异,若按仓储系统的信息管理来分,但都包含了如下四个基本子系统:入库子系统、仓储子系统、装卸搬运子系统、出库子系统。若按功能区域划分,可划分成储货区、入库区、出库区和管理区。对于配送中心的附属仓库还有相应的信息子系统、货物分拣子系统和专用的分拣区。
一、入库子系统
该系统时仓储作业的缓冲区,承担着货物的接运、货物的验收以及办理入库手续、并将到库货物按储存要求拆开包装,组成新的存储单元,如托盘、包装或容器,并完成有关信息的登录等一系列活动。货物接运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准确地从交通运输部门提取入库物质;货物验收的主要任务是核对证件、实物检验合入库登记。
在大多数情况下,货物在入库区采用的自然堆放方式,因此,入库子系统的面积大小应能保证上述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提高仓库的入库效率,应考虑从载重汽车或列车上接运货物的装卸工艺合装卸设备的布置及将货物从入库区送往库存区的输送系统,尽量减少货物在入库区内装卸作业次数合装卸作业时间,实现物流的机械化。此外,在规划该子系统时,还应考虑仓库管理部门的办公场所、控制中心所需空间、空托盘的堆放空间和库内运输车辆的停车场所及必要的消防设施。
二、仓储子系统
该系统的任务是做好货位的管理工作及仓储物品的养护工作,如防虫、防鼠害作业、防腐作业、防锈蚀作业、防老化、防变质作业合仓储中的安全工作,保证仓储物品不受环境影响,使其本身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能不发生变化。
货物在仓库内的存入合堆码方式一般有自身堆码、托盘堆码合货架存放三种方式:
1、自身堆码
自身堆码就是将同一种货物,按其形式、质量、数量和性能等特点,码垛成一个个货堆。在货堆与货堆之间留有供人员或搬运设备出入的通道。常见的堆码方法有重迭式堆码(板材)、纵横交错式堆码、正反交错式堆码和旋转交错式堆码等。
(1)重迭式
即各层码放方式相同,上下对应。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工人操作速度快,包装货物的四个角和边重迭垂直,承载能力大。缺点是各层之间缺少咬合作用,容易发生塌垛。在货物低面积较大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式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如果再配上相应的紧固方式,则不但能保持稳定,还可以保留装卸操作省力的优点。
(2)纵横交错式
相邻两层货物的摆放旋转90度,一层横向放置,另一层纵向放置。每层间有一定的咬合效果,但咬合强度不高。
(3)正反交错式
同一层种,不同列的货物以90度垂直码放,相邻两层的货物码放形式是另一层旋转180度的形式。这种方式类似于建筑上的砌砖方式,不同层间咬合强度较高,相邻层之间不重缝,因而码放后稳定性较高,但操作较为麻烦,且包装体之间不是垂直面相互承受载荷,所以下部货物容易压坏。
(4)旋转交错式
第一层相邻的两个包装体互为90度,两层间码放又相差180度,这样相邻两层之间互相咬合交叉,货体的稳定性较高,不易塌垛。其缺点是,码放的难度较大,且中间形成空穴,降低托盘的利用效率。
采用自身堆码时,,货堆的高度受货物强度的制约,一般以最低层货物不被压坏为前提,另外货堆的高度还受堆垛设备(如叉车)提升高度的限制。故货堆的高度一般小于4m。这种堆码方式是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堆码方式。
如果货物的包装比较规整,而且有足够的强度时,则可采用无托盘的自身堆码方式。在叉车上装一些属具,如纸箱夹,推出器等进行作业。
2、托盘堆码
托盘堆码即将货物码在托盘上,货物在托盘上码放方式可采用自身堆码采用的码放形式,然后用叉车将托盘货一层层堆码起来。对于一些怕挤压或形状不规则的货物,可将货物装在货箱内或带立柱的托盘上。由于货箱堆码时,是由货箱或托盘立柱承受货垛的重量,故这种托盘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采用托盘堆码时,其堆码和出入库作业常采用叉车或其它堆垛机械完成,采用桥式堆垛机时,堆垛高度可达8m以上,故其仓库容积利用率和机械化程度比自身堆码有较大的提高。
3、货架存放
在仓库内设置货架,将货物或托盘放在货架上。采用货架存入的最大有点为:货物的重量由货架支撑,互相之间不会产生挤压,可实现有选择的取货或实现先入先出的出库原则。总之,货架存放形式为仓库的机械作业和计算机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三、装卸搬运子系统
该系统包括货物的入库、出库机械系统及货架(货垛)堆取作业机械系统。若无特殊要求,可将出入库机械系统合为一体。货物的运输可以采用人力驱动,也可采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的方式,借助辊道输送机、链式输送机、叉车、堆垛机,辅以行车、手推车、电瓶搬运车完成货物的出入库及上、下货架作业。
仓库作业的机械配置如下表:
仓库作业 设备类型
出库、入库 叉车、搬运车、堆垛机、起重机械、输送机械等
分拣、配货 分拣车、搬运车、输送机、包装机械等
流通加工 包装机械等 四、出库子系统
货物的出库、发运是储存过程的终止,也是仓库作业的最后一个环节。该系统承担着整理、包装出库物资,核对出货凭证并登帐及向承运机构点交货物。物出库时,一般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对有效期限的货物要在限期内发放完毕;对于采用自身堆码和托盘堆码方式的仓库,也可采用“后进先出”的方式;对多品种小批量的货物出库可以采用拣选出库。
第三节 仓储物流规划原则
物流技术是对一个物流系统应用系统规划的基本思想,从物流系统整体效益出发,采用工程技术的优化方法,进行组织管理、规划设计的技术。仓储物流技术是支持仓储作业并对仓库内的物流进行系统化和合理化的技术。
仓库运作效率的高低与仓库的规划、与仓库内部的物流是否合理密切相关。因此在仓库的功能区域布置阶段,要根据仓库类型、仓库空间布置形式和仓库的工作流程,在库内的物流路线确定后,才能确定设备的类型;然后根据定单的响应周期,确定货物的体积流、件数流、定出仓储设备的数量和速度,最后通过评估才能确定,这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
一、仓储ABC分析
在仓库的设计初期,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但在任何一个系统种,往往少数事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相反,其余绝大部分事物却影响不大。将有限的力量主要(重点)用于解决这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少数事物上和将有限力量平均分摊在全部事物上,两者比较,当然是前者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效,而后者成效较差。ABC分析便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分析,将“关键的少数”找出来,并确定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法,这便形成了要进行重点管理的A类事物,这就能够以“一倍”的努力取得七到八倍的效果。因此,在仓储物流规划中,首先应明确系统中的“关键少数”,由此确定仓库的布局和设备的选型。
此处仅以库存的ABC分析及重点管理方法为例来说明ABC分析的一般步骤。
1、按分析的对象和分析内容,收集有关数据
例如,要分析产品成本,则应收集产品成本因素、产品成本构成等方面的数据,要分析某一系统的价值工程,则应收集系统中各局部功能、各局部成本等数据。
以下例题拟对库存物品的平均资金占用额进行分析,以了解哪些物品占用资金多,以便实行重点管理。应收集的数据为:每种库存物质的平均库存量、每种物质的单价等。(下表ABC分析数据)。
货种 平均库存 单价 货种 平均库存 单价
A 200 200 D 490 120
B 1300 5 E 500 40
C 750 50 F 500 350
2、处理数据
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安要求计算和汇总。本例以平均库存乘以单价,求算各种物品的平均资金占用额。(下表ABC分析数据处理)
货种 平均库存 单价 总计价值
A 200 200 40000
B 1300 5 6500
C 750 50 37500
D 490 120 58800
E 500 40 20000
F 500 350 175000
总计 3740 337800
3、制ABC分析表
ABC 分析表栏目构成如下:第一栏货种;第二栏平均库存;第三栏为每个货种的单价;第四栏为每个货种的总价;第五栏为资金占用额累计;第六栏为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第七栏为分类结果。将分析表按第六栏的百分数从大到小重新排列,等下表。根据ABC分析表将货物分成几个大类。按ABC分析表,观察第七栏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将累计百分数为70%左右的前几个物品F、D,确定为A类;将累计百分数为20%的物品A、C,确定为B类,其余为C类。(ABC分析结果)
货种 平均库存 单价 总价 累计价值 百分数 累计百分数 ABC
F 500 350 175000 175000 52% 52% A
D 490 120 58800 233800 17% 69% A
A 200 200 40000 273800 12% 81% B
C 750 50 37500 311300 11% 92% B
E 500 40 20000 331300 6% 98% C
B 1300 5 6500 337800 2% 100% C
4、绘制ABC分析图
以货物品种为横坐标,以累计资金占用额百分数为纵坐标,按上表第七栏所提供的数据,在坐标图上取点,并联结各点作曲线,则绘成下图所示的ABC曲线。分类后,对三类货物的存储采取不同的措施,即对货种F、D,在设备配置,储位分配、定单相应顺序和保管条件等方面给予优先权。
二、仓储物流规划的原则
仓储规划方案应能做到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货物在仓库内快速、准确地流动。这个目标的实现,要通过物流技术、信息技术、成本控制和仓库的组织结构的一体化策略才能达到。仓储系统的物流规划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在特定场合下,有些原则是互相影响的,甚至互相矛盾。为了做出最好的设计,有必要对这些原则进行选择和修改。
1、系统简化原则
要根据物流标准化做好包装和物流容器的标准化,把杂货、粮食、饮料、食盐、食糖、饲料等散装货物、外形不规则货物的组成标准的储运集装单元,实现集装单元与运输车辆的载重量、有效空间尺寸的配合、集装单位与装卸设备的配合、集装单位与仓储设施的配合,这样做会有利于仓储系统中的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在异地中转等作业时,不用换装,提高通用性,减少搬运作业时间、减轻物品的损失、损坏,从而节约费用,同时也简化了装卸搬运子系统,降低系统的操作和维护成本,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提高仓储作业的效率。
2、平面设计原则
即如无特殊要求,仓储系统中的物流都应在同一平面上实现,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利用率和作业效率低和能源消耗较大的起重机械,提高系统的效率。
3、物流和信息流的分离原则
现代物流是在计算机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结合解决了物流流向的控制问题,提高了系统作业的准确率,从而提高了系统作业效率。如果不能实现物流和信息流的尽早分离,就要求在物流系统的每个分、合节点均设置相应的物流信息识读装置,这势必造成的冗余度,增加系统的成本;如果能实现物流和信息流的尽早分离,将所需信息一次识别出来,再通过计算机网络传到各个节点,即可降低系统的成本。
4、柔性化原则
仓库的建设和仓储设备的购置,需要大量的资金。为了保证仓储系统高效工作,需要配置针对性较强的设备;而社会物流环境的变化,又有可能使仓储货物品种、规格和经营规模发生改变。因此,再规划时,要注意机械和机械化系统的柔性和仓库扩大经营规模的可能性。
5、物料处理次数最少原则
不管是以人工方式还是自动方式,每一次物料处理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费用,通过复合操作,或者减少不必要的移动,或者引入能同时完成多个操作的设备,就可减少处理次数。
6、最短移动距离,避免物流线路交叉原则
移动距离越短,所需的时间和费用就越低;避免物流线路交叉,即可解决交叉物流控制和物料等待时间问题,保持物流的畅通。
7、成本与效益原则
在建设仓库和选择仓储设备时,必须考虑投资成本和系统效益原则。在满足作业需求的条件下,尽量降低投资。
第一节 仓储概论
在第一节的内容中,大家需要明白以下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仓储
仓储从字面上即可理解为用仓库来储存东西,这个概念比较简单。书上也说明了商品的储存是指商品离开生产领域但在进入消费领域之前,处于流通领域时所形成的 “停滞”,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说明过,在产品处于它从中生产出来的过程和它进入消费过程之间的间隔期间,产品形成商品储存。
二、现代物流中仓储的意义
现代物流中仓储的意义表现的两个方面是:
1、保持商品物质实体的有用性
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产品生产的节奏同产品消费的节奏不一致的情况,因此总会存在现在用不上或用不了或有必要留待以后使用的产品,那么为了在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时间差距内保证产品的有用性,就必须要借助于仓储,这是仓储的最基本意义。
2、调节产品流通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仓储的意义也在发生变化。我们知道,市场需求逐渐个性化,多样化,生产方式也逐渐向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生产方式转变,因此现代物流也必须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特征,但多品种、小批量就意味着物流费用的上升,例如对运输来说,过多的小批量,零担运输必然导致高成本,所以在这里有必要通过仓储的产品积散作用等来协调产品的流通过程,我们在后面将具体讲到仓储是如何来协调流通,降低成本的。
3、化解供求时间矛盾
三、现代物流中仓储的必要性
书上将仓储在现代物流中所起到的作用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降低运输和生产成本
虽然建立产品的仓储会增加费用,但它同时也可以提高运输和生产的效率,相对的降低了两者的成本,在市场需求不确定,难以预测的情况下,储备一定量的产品可以有效的防止缺货成本的产生,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生产的节奏运行,使得生产计划能够很好的实施,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仓储可以将小批量、分散的产品运输任务集中,进行整合,有利于形成整担运输以及运输线路的整体优化,从而降低了运输成本。因此虽然建立仓储会形成新的成本,但它同时会减少其他方面的运作成本,只要最终的成本降低,仓储的设立就有必要。
2、调节供求
之前谈到仓储对于现代物流的意义时已经讲过这一点,例如某些产品的生产由于原材料等方面的原因而具有季节性的特点,但产品需求却是连续的,因此仓储在这里就有助于调节这一存在的供需之间的矛盾。在例如当产品生产所需的某种原材料在某一时间内价格较低,那么产品生产商可以预先购买一定量的原材料进行储存以备往后生产的需要。
3、生产的需要
不仅仅是在产品流通的过程中需要仓储,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同样存在仓储,例如在生产物流中我们经常会提到在制品的暂存,原材料的储存等等,仓储同样是生产物流所不可缺少的环节。
4、营销的需要
现代企业为了赢得消费者并且获得消费者的长期忠诚,一般都会采取快速客户反应战略,而这项战略的实施必须借助仓储的作用。因为将产品在靠近顾客的地方进行储存能够有效的防止缺货现象的发生,缩短了货物运送时间,从而有力的提高了客户服务质量。
四、现代物流中仓储的作用
1、仓储是现代物流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关于仓储对于物流系统的重要意义我们还可以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从供应链的角度,物流过程可以看作是由一系列的“供给”和“需求”组成,当供给和需求节奏不一致,也就是两个过程不能够很好的衔接,出现生产的产品不能即时消费或者存在需求却没有产品满足,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建立产品的储备,将不能即时消费的产品储存起来以备满足后来的需求。书上讲了,供给和需求之间既存在实物的“流动”,同时也存在实物的“静止”,静止状态即是将实物进行储存,实物处于静止是为了更好的衔接供给和需求这两个动态的过程。
2、仓储能对货物进入下一个环节前的质量起保证作用
在货物仓储环节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能够有效的防止伪劣产品流入市场,保护了消费者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产厂家的信誉。通过仓储来保证产品质量主要要进行两个环节:一是在货物入库时进行质量检验看货物是否符合仓储要求,严禁不合格产品混入库场,二是在货物的储存期间内,要尽量使产品不发生物理以及化学变化,尽量减少库存货物的损失。
3、仓储是保证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货物的仓储过程不仅是商品流通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也是社会在生产过程得以进行的保证。
4、仓储是加快商品流通,节约流通费用的重要手段
虽然货物在仓库中进行储存时,是处于静止的状态,会带来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的增加,但事实上从整体上而言,它不仅不会带来时间的损耗和财务成本的增加,相反它能够帮助加快流通,并且节约运营成本。在前面讲仓储的必要性的时候已经谈到过仓储能够有效的降低运输和生产成本,从而带来总成本的降低。
5、仓储能够为货物进入市场作好准备
仓储能够在货物进入市场前完成整理、包装、质检、分拣等程序,这样就可以缩短后续环节的工作时间,加快货物的流通速度。
五、仓库的功能
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仓库,仓库应该具备如下功能:
1、储存和保管功能
仓库具有一定的空间,用于储存物品,并根据储存物品的特性配备相应的设备,以保持储存物品完好性。例如:储存挥发性溶剂的仓库,必须设有通风设备,以防止空气中挥发性物质含量过高而引起爆炸。贮存精密仪器的仓库,需防潮、防尘、恒温,因此,应设立空调、恒温等设备。在仓库作业时,还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防止搬运和堆放时碰坏、压坏物品。从而要求搬运器具和操作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使仓库真正起到贮存和保管的作用。
2、调节供需的功能
创造物质的时间效用是物流的两大基本职能之一,物流的这一职能是由物流系统的仓库来完成的。现代化大生产的形式多种多样,从生产和消费的连续来看,每种产品都有不同的特点,有些产品的生产是均衡的,而消费是不均衡的,还有一些产品生产是不均衡的,而消费却是均衡不断地进行的。要使生产和消费协调起来,这就需要仓库来起“蓄水池”的调节作用。
3、调节货物运输能力
各种运输工具的运输能力是不一样的。船舶的运输能力很大,海运船一般是万吨级,内河船舶也有几百吨至几千吨的。火车的运输能力较小,每节车皮能装运30~60t,一列火车的云量最多大几千吨。汽车的运输能力很小,一般每辆车装4~10t。他们之间的运输衔接是很苦难的,这种运输能力的差异,也是通过仓库进行调节和衔接的。
4、流通配送加工的功能
现代仓库的功能已处在由保管型向流通型转变的过程之中,即仓库由贮存、保管货物的中心向流通、销售的中心转变。仓库不仅要有贮存、保管货物的设备,而且还要增加分拣、配套、捆绑、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设置。这样,即扩大了仓库的经营范围,提高了物质的综合利用率,又方便了消费,提高了服务质量。
5、信息传递功能
伴随着以上功能的改变,导致了仓库对信息传递的要求。在处理仓库活动有关的各项事务时,需要依靠计算机和互联网,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和条形码技术来提高仓储物品信息的传输速度,及时而又准确地了解仓储信息,如仓库利用水平、进出库的频率、仓库的运输情况、顾客的需求以及仓库人员的配置等。
6、产品生命周期的支持功能
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2002年1月发布的物流定义:在供应链运作中,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销售地之间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理想逆向的流动于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可见现代物流包括了产品从“生”到“死”的整个生产、流通和服务的过程。因此,仓储系统应对产品生命周期提供支持。
随着强制性质量标准的贯彻和环保法规约束力度加大,如德国的托普佛法(Topfer Law)就规定了制造商和配送商要负责进行包装材料的回收,必然导致退货逆向物流和再循环回收等逆向物流的产生。逆向物流与传统供应链方向相反,是要将最终顾客持有的不合格产品、废旧物品回收到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如下图所示。作为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在逆向物流中仓库又承担了退货管理中心的职能,负责及时准确定位问题商品,通知所有相关方面和发现退回商品的潜在价值,为企业增加预算外或抢救性收入;改进退货处理过程,控制可能发生的偏差;评估并最终改善处理绩效等。
六、仓库的分类
从不同的侧面来分析,仓库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下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仓库的分类。
1、按仓库用途来分类
仓库按照它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采购供应仓库
采购供应仓库主要用于集中储存从生产部门收购的和供国际间进出口的商品,一般这一类的仓库库场设在商品生产比较集中的大、中城市,或商品运输枢纽的所在地。
(2)批发仓库
批发仓库主要是用于储存从采购供应库场调进或在当地收购的商品,这一类仓库一般贴近商品销售市场,规模同采购供应仓库相比一般要小一些,铊既从事批发供货,也从事拆零供货业务。
(3)零售仓库
零售仓库主要用于为商业零售业做短期储货,一般是提供店面销售,零售仓库的规模较小,所储存物资周转快。
(4)储备仓库
这类仓库一般由国家设置,以保管国家应急的储备物资和战备物资。货物在这类仓库中储存时间一般比较长,并且储存的物资会定期更新,以保证物资的质量。
(5)中转仓库
中转仓库处于货物运输系统的中间环节,存放那些等待转运的货物,一般货物在此仅做临时停放,这一类仓库一般设置在公路、铁路的场站和水路运输的港口码头附近,以方便货物在此等待装运。
(6)加工仓库
前面在讲仓库的功能的之后已经讲过仓库的加工延迟功能,一般具有产品加工能力的仓库被成为加工仓库。
(7)保税仓库
保税仓库是指为国际贸易的需要,设置在一国国土之上,但在海关关境以外的仓库。外国企业的货物可以免税进出这类仓库而办理海关申报手续,而且经过批准后,可以在保税仓库内对货物进行加工、存储等等作业。
以上是通常的几类仓库,书上还通过框图的形式表述了仓库供应链关系,从图2-1可以看出生产出来的产品首先是被储存在采购供应仓库,然后流向批发仓库,接着是零售仓库,最后商品进入卖场,在那里向最终用户销售。
2、按保管货物的特性分类
(1)原料仓库:原材料仓库是用来储存生产所用的原材料的,这类仓库一般比较大。
(2)产品仓库:产品仓库的作用是存放已经完成的产品,但这些产品还没有进入流通区域,这种仓库一般是附属于产品生产工厂。
(3)冷藏仓库:它是用来储藏那些需要进行冷藏储存的货物,一般多是农副产品、药品等等对于储存温度有要求的物品。
(4)恒温仓库:恒温仓库和冷藏仓库一样也是用来储存对于储藏温度有要求的产品。
(5)危险品仓库:危险品仓库从字面上就比较容易理解它是用于储存危险品的,危险品由于可能对于人体以及环境造成危险,因此在此类物品的储存方面一般会有特定的要求,例如许多化学用品就是危险品,他们的储存都有专门的条例。
(6)水面仓库:象圆木、竹排等能够在水面上漂浮的物品来说,他们可以储存在水面。
3、按照场库的构造来分类
(1)单层仓库:单层仓库是最常见的,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仓库建筑类型,这种仓库只有一层,也就当然的不需要设置楼梯,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单层仓库设计简单,所需投资较少
②由于仓库只有一层,因此在仓库内搬运、装卸货物比较方便
③各种附属设备(例如通风设备、供水、供电等)的安装,使用和维护都比较方便
④由于只有一层,仓库全部的地面承压能力都比较强
(2)多层仓库:有单层仓库,必然对应的有多层仓库,多层仓库一般占地面积较小,它一般建在人口稠密,土地使用价格较高的地区,由于是多层结构,因此货物一般是使用垂直输送设备来搬运货物,总结起来,多层仓库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多层仓库可适用于各种不同的使用要求,例如可以将办公室和库房分处两层,在整个仓库布局方面比较灵活
②分层结构将库房和其他部门自然的进行隔离,有利于库房的安全和防火
③多层仓库作业需要的垂直运输重物技术已经日趋成熟
④多层仓库一般建在靠近市区的地方,因为它的占地面积较小,建筑成本可以控制在有效范围内,所以。多层仓库一般经常用来储存城市日常用的高附加值的小型商品。使用多层仓库存在的问题在于建筑和使用中的维护费用较大,一般商品的存放成本较高。
(3)立体仓库:立体仓库又被称为高架仓库,它也是一种单层仓库,但同一般的单层仓库的不同在于它利用高层货架来储存货物,而不是简单的将货物堆积在库房地面上,在立体仓库中,由于货架一般比较的高,所以货物的存取需要采用与之配套的机械化、自动化设备,一般在存取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时也将这样的仓库成为自动化仓库。
(4)简仓:简仓就是用于存放散装的小颗粒或粉末状货物的封闭式仓库,一般这种仓库被置于高架上,例如简仓经常用来存储粮食、水泥和化肥等。
(5)露天堆场:露天堆场是用于在露天堆放货物的场所,一般对方大宗原材料,或者不怕受潮的货物。
4、按建筑材料的不同分类
根据仓库使用的建筑材料的不同,可以将仓库分为:钢筋混凝土仓库、钢质仓库、砖石仓库等等。
5、按仓库所处位置分类
根据仓库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分为码头仓库、内陆仓库等,这是根据仓库的地理位置赋予仓库的特性来进行的分类。
6、按仓库的管理体制分类
根据仓库隶属关系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自用仓库:自用仓库就是指某个企业建立的供自己使用的仓库,这种仓库一般由企业自己进行管理。
(2)公用仓库:这是一种专业从事仓储经营管理的,面向社会的,独立于其他企业的仓库。
一般自用仓库称为第一或二方物流仓库,而公用仓库被称为第三方物流仓库,在这里简单说明一下第一方、二、三方物流的意思。
按物流组织的主体进行划分:可以将物流分为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一般来讲,由物品供应商提供的物流服务称为第一方物流,由物品的需求方提供的物流服务被称为第二方物流,由物品的提供方和需求方以外的中介组织提供的物流服务常常被称为第三方物流。随着生产的一体化,第三方物流正在成为现代物流的主要内容,是物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 3PL)是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制物流(Contract Logistics)。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其前身一般是运输业、仓储业等从事物流活动及相关的行业。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在委托方物流需求的推动下,从简单的存储、运输等单项活动转为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其中包括物流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设计建议最优物流方案、物流全程的信息搜集、管理等。
七、仓库的主要性能参数
仓库的最重要的两个性能参数是仓库的库容量和出入库频率。
库容量是指仓库能容纳物品的数量。是仓库内除去必要的通道和间隙后所能堆放物品的最大数量。在规划和设计仓库时首先要明确库容量。库容量可用“t”、“m”或“货物单元”表示。
出入库频率表示仓库出入库货物的频繁程度,它的大小决定了仓库内搬运设备的参数和数量,出入库频率可用“t/h”或“托盘/h”表示。
除去以上两个主要参数外,决定仓库性能的还有以下一些因素和参数。如贮存物品的特性;托盘及其辅助工具的尺寸;仓库的自动化程度;出入库平均作业时间;仓库约束条件(如运输条件、仓库高度、面积及地面承载能力等)等。
评价仓库的经营效率的主要指标为库容量利用系数和库存周转次数。
库容量利用系数是平均库容量与最大库容量之比。由于这是一个随机变动的量,一般取它的平均值作为考核指标。
库存周转次数是年库存总量或年出库总量与平均库存量之比。对于生产性和经营性的仓库,库存周转次数越多说明资金周转越快。一些经营好的仓库可以达到每年24次以上,即不到半个月就周转一次。对于储备性仓库,库存周转次数不是一个重要指标。
其它的衡量指标还有以下几点:
1、单位面积的库容量。这是总库容量与仓库占地面积之比。在土地紧缺、征用费用高的地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指标。
2、全员平均劳动生产率。这是仓库全年出入库总量与仓库总人数之比。通常它取决与仓库的机械化程度。
3、装卸作业机械化程度。这是指用装卸机械装卸货物的作业量与总的装卸作业量之比。
4、机械设备的利用系数。这是机械设备的全年平均小时搬运量与额定小时搬运量之比。可用这个系数来评估机械设备系统配置的合理性。
八、配送中心与仓库
配送中心是仓库的仓储功能和扩展出来的销售功能的综合,是以“仓储业务”为核心,以尽可能降低其服务对象的库存为主要目标,根据用户的定单和销售预测,进行规模化的采购、进货、保管;然后,按客户订单所需商品及数量,在规定的时间准时送达客户的公共仓库。配送中心通过集中向客户进行多频次的配送业务,可将支线搬运及小搬运统一起来,使物流过程得以优化和完善;通过将众多用户的小批量商品集中,进行一次发货,可提高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通过高水平的配送,众多客户可以不设仓库或少设仓库,实现生产企业的“零库存”,继而大大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狠显然,这是一条改造物流结构的最优途径。
配送中心的具体功能如下图所示。
1、保管功能
保管功能是配送中心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它与一般的仓库不同,其仓库形式、平面布置、设备组成,首先要有利于拣选方法、拣选路线、拣选设备等。为了充分利用仓库的面积和空间,为了提高保管商品的出入库频率,其机电、信息、管理一体化的水平要高于传统意义上的仓库,货架的高层化、作业机械化、自动化、信息网络化是配送中心的发展趋势。
2、倒装功能
配送中心采购时,为了降低运输成本,一般采用大包装或散装;同时,因商品来自不同的制造厂或流通企业,运输包装的形式也各不相同;为利于配送中心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必须进行商品的集装箱单元化,即进行倒装作业。倒装作业一般在入库区和出库区,在商品整理、检验作业时进行。
3、拣选功能
商品在配送中心保管时,一般是按保管单元的形式来分区域存放;但出库时,首先按客户订单的商品目录进行拣选。同一张订单可能只有一种,但通常是若干种;同一张订单的商品可能在一个区域内存放,也可在不同区域存放;所需的商品数量,可能是一个整保管单元(如托盘、盒箱、单件等),也可能不是一个整保管单元,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一张订单,顺序到有关保管区拣选没,或者先分解成若干张订单,指令有关保管区分别拣选有关商品及其数量,然后,在按订单一一汇总。其作业的工作流程较一般仓库要复杂。
4、流通加工功能
经济、高效的运输、装卸、保管一般需要大的包装形式。但在配送中心下位的零售商、最终用户一般需要小的包装。为解决这一矛盾,配送中心要设置流通加工功能。流通加工功能与制造加工不同,它对商品不做性能和功能上的改变,仅仅是商品大小、数量和包装形式的改变。
5、运送功能
配送中心需在其服务范围内,准时地把必要的商品按所要求的数量送达客户。为了减少客户的库存或做到零库存,运送是多频次的。这就需要配备相应的运输设备及装卸设备,这是做到良好服务的重要保证之一。
6、信息管理功能
为了从供货商处准时地采购商品,然后准时地向客户配送,提供快捷满意的服务,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提高工作效率,信息的加工、处理十分重要。配送中心应具有完备的仓库管理信息系统,并又能与各供货商、各客户的网上审批系统或其它信息系统实施实时的链接。
九、仓储的战略决策
仓储系统的能力与费用的确定取决于仓储作业的战略规划。对于任何一个新建的仓库而言,通过制定正确的战略规划可降低仓库的建设投资和仓库的运行费用;对于已有的仓库通过战略目标的明确,则可改善仓库的出入库频率和提高货位的利用率。因此制定一个完整的战略规划对仓储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仓储企业的战略规划涉及如下内容:仓库内部空间决策、仓库自建或租赁决策、仓库服务提供方决策、仓储设备更新或购置决策等。
1、仓库空间决策
仓库所需空间一般由货物存储所需的空间,仓库过道和通道空间、存储设备存放空间和仓库管理人员办公所需空间组成。
仓库内部空间的大小首先可根据每年储存货物的数量和存储货物的特点,通过对未来市场需求情况的预测,确定所需要的基本存储空间;再根据对企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预测,确定仓库未来的弹性发展空间;然后再根据对仓库的内部布局和作业设计、作业机械确定仓库的通道和过道空间,从而确定仓储作业所需的硬性使用空间。
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仓库建设成本、仓库的维修成本和顾客服务方面的因素,在满足顾客服务的前提下,追求总成本的最小化,从而确定合理的仓库空间的大小。
2、仓库自建或租赁决策
评价仓储经营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库容量利用系数,仓库设计的出发点就是满仓利用。但仓库全年实际处于满仓的可能性极小,经营运作良好的仓库一般也仅在 75%~85%之间。因此,在15%~25%的时间里那些旨在满足高峰所需的仓库空间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办法是建立企业自有仓库,以满足75%的仓储要求,而用公共仓库或合同仓库应付高峰期的要求.
3、仓储设备决策
竞争性的市场要求仓库具有准确、及时的信息处理、存储和出入库系统及高效的包装和输送系统。但在仓储作业的许多环节中,手工操作仍然必不可少。所以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仓储作业中的人工操作和机器自动化处理的合理配置就显得至关重要。
合理的仓储设备必须符合标准化,能保持或提高物料的搬运活性,使物料处于易搬运的放置状态;满足“移动路径最短、存储空间占用最小、人工控制程度最低”的原则,而且在成本开销方面,必须能够做到最低的成本开支。
在仓储设备的选择决策时,一般来说,应基于仓库现有内部布局,遵循技术成熟、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和满足需求的原则,从设备的生产效率、设备的采购成本、设备的可靠性和设备的柔性化程度以及设备维修的难易等方面考虑。
第二节 仓库的基本组成
不同类型仓库的功能有所差异,若按仓储系统的信息管理来分,但都包含了如下四个基本子系统:入库子系统、仓储子系统、装卸搬运子系统、出库子系统。若按功能区域划分,可划分成储货区、入库区、出库区和管理区。对于配送中心的附属仓库还有相应的信息子系统、货物分拣子系统和专用的分拣区。
一、入库子系统
该系统时仓储作业的缓冲区,承担着货物的接运、货物的验收以及办理入库手续、并将到库货物按储存要求拆开包装,组成新的存储单元,如托盘、包装或容器,并完成有关信息的登录等一系列活动。货物接运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准确地从交通运输部门提取入库物质;货物验收的主要任务是核对证件、实物检验合入库登记。
在大多数情况下,货物在入库区采用的自然堆放方式,因此,入库子系统的面积大小应能保证上述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提高仓库的入库效率,应考虑从载重汽车或列车上接运货物的装卸工艺合装卸设备的布置及将货物从入库区送往库存区的输送系统,尽量减少货物在入库区内装卸作业次数合装卸作业时间,实现物流的机械化。此外,在规划该子系统时,还应考虑仓库管理部门的办公场所、控制中心所需空间、空托盘的堆放空间和库内运输车辆的停车场所及必要的消防设施。
二、仓储子系统
该系统的任务是做好货位的管理工作及仓储物品的养护工作,如防虫、防鼠害作业、防腐作业、防锈蚀作业、防老化、防变质作业合仓储中的安全工作,保证仓储物品不受环境影响,使其本身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能不发生变化。
货物在仓库内的存入合堆码方式一般有自身堆码、托盘堆码合货架存放三种方式:
1、自身堆码
自身堆码就是将同一种货物,按其形式、质量、数量和性能等特点,码垛成一个个货堆。在货堆与货堆之间留有供人员或搬运设备出入的通道。常见的堆码方法有重迭式堆码(板材)、纵横交错式堆码、正反交错式堆码和旋转交错式堆码等。
(1)重迭式
即各层码放方式相同,上下对应。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工人操作速度快,包装货物的四个角和边重迭垂直,承载能力大。缺点是各层之间缺少咬合作用,容易发生塌垛。在货物低面积较大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式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如果再配上相应的紧固方式,则不但能保持稳定,还可以保留装卸操作省力的优点。
(2)纵横交错式
相邻两层货物的摆放旋转90度,一层横向放置,另一层纵向放置。每层间有一定的咬合效果,但咬合强度不高。
(3)正反交错式
同一层种,不同列的货物以90度垂直码放,相邻两层的货物码放形式是另一层旋转180度的形式。这种方式类似于建筑上的砌砖方式,不同层间咬合强度较高,相邻层之间不重缝,因而码放后稳定性较高,但操作较为麻烦,且包装体之间不是垂直面相互承受载荷,所以下部货物容易压坏。
(4)旋转交错式
第一层相邻的两个包装体互为90度,两层间码放又相差180度,这样相邻两层之间互相咬合交叉,货体的稳定性较高,不易塌垛。其缺点是,码放的难度较大,且中间形成空穴,降低托盘的利用效率。
采用自身堆码时,,货堆的高度受货物强度的制约,一般以最低层货物不被压坏为前提,另外货堆的高度还受堆垛设备(如叉车)提升高度的限制。故货堆的高度一般小于4m。这种堆码方式是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堆码方式。
如果货物的包装比较规整,而且有足够的强度时,则可采用无托盘的自身堆码方式。在叉车上装一些属具,如纸箱夹,推出器等进行作业。
2、托盘堆码
托盘堆码即将货物码在托盘上,货物在托盘上码放方式可采用自身堆码采用的码放形式,然后用叉车将托盘货一层层堆码起来。对于一些怕挤压或形状不规则的货物,可将货物装在货箱内或带立柱的托盘上。由于货箱堆码时,是由货箱或托盘立柱承受货垛的重量,故这种托盘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采用托盘堆码时,其堆码和出入库作业常采用叉车或其它堆垛机械完成,采用桥式堆垛机时,堆垛高度可达8m以上,故其仓库容积利用率和机械化程度比自身堆码有较大的提高。
3、货架存放
在仓库内设置货架,将货物或托盘放在货架上。采用货架存入的最大有点为:货物的重量由货架支撑,互相之间不会产生挤压,可实现有选择的取货或实现先入先出的出库原则。总之,货架存放形式为仓库的机械作业和计算机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三、装卸搬运子系统
该系统包括货物的入库、出库机械系统及货架(货垛)堆取作业机械系统。若无特殊要求,可将出入库机械系统合为一体。货物的运输可以采用人力驱动,也可采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的方式,借助辊道输送机、链式输送机、叉车、堆垛机,辅以行车、手推车、电瓶搬运车完成货物的出入库及上、下货架作业。
仓库作业的机械配置如下表:
仓库作业 设备类型
出库、入库 叉车、搬运车、堆垛机、起重机械、输送机械等
分拣、配货 分拣车、搬运车、输送机、包装机械等
流通加工 包装机械等 四、出库子系统
货物的出库、发运是储存过程的终止,也是仓库作业的最后一个环节。该系统承担着整理、包装出库物资,核对出货凭证并登帐及向承运机构点交货物。物出库时,一般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对有效期限的货物要在限期内发放完毕;对于采用自身堆码和托盘堆码方式的仓库,也可采用“后进先出”的方式;对多品种小批量的货物出库可以采用拣选出库。
第三节 仓储物流规划原则
物流技术是对一个物流系统应用系统规划的基本思想,从物流系统整体效益出发,采用工程技术的优化方法,进行组织管理、规划设计的技术。仓储物流技术是支持仓储作业并对仓库内的物流进行系统化和合理化的技术。
仓库运作效率的高低与仓库的规划、与仓库内部的物流是否合理密切相关。因此在仓库的功能区域布置阶段,要根据仓库类型、仓库空间布置形式和仓库的工作流程,在库内的物流路线确定后,才能确定设备的类型;然后根据定单的响应周期,确定货物的体积流、件数流、定出仓储设备的数量和速度,最后通过评估才能确定,这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
一、仓储ABC分析
在仓库的设计初期,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但在任何一个系统种,往往少数事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相反,其余绝大部分事物却影响不大。将有限的力量主要(重点)用于解决这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少数事物上和将有限力量平均分摊在全部事物上,两者比较,当然是前者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效,而后者成效较差。ABC分析便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分析,将“关键的少数”找出来,并确定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法,这便形成了要进行重点管理的A类事物,这就能够以“一倍”的努力取得七到八倍的效果。因此,在仓储物流规划中,首先应明确系统中的“关键少数”,由此确定仓库的布局和设备的选型。
此处仅以库存的ABC分析及重点管理方法为例来说明ABC分析的一般步骤。
1、按分析的对象和分析内容,收集有关数据
例如,要分析产品成本,则应收集产品成本因素、产品成本构成等方面的数据,要分析某一系统的价值工程,则应收集系统中各局部功能、各局部成本等数据。
以下例题拟对库存物品的平均资金占用额进行分析,以了解哪些物品占用资金多,以便实行重点管理。应收集的数据为:每种库存物质的平均库存量、每种物质的单价等。(下表ABC分析数据)。
货种 平均库存 单价 货种 平均库存 单价
A 200 200 D 490 120
B 1300 5 E 500 40
C 750 50 F 500 350
2、处理数据
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安要求计算和汇总。本例以平均库存乘以单价,求算各种物品的平均资金占用额。(下表ABC分析数据处理)
货种 平均库存 单价 总计价值
A 200 200 40000
B 1300 5 6500
C 750 50 37500
D 490 120 58800
E 500 40 20000
F 500 350 175000
总计 3740 337800
3、制ABC分析表
ABC 分析表栏目构成如下:第一栏货种;第二栏平均库存;第三栏为每个货种的单价;第四栏为每个货种的总价;第五栏为资金占用额累计;第六栏为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第七栏为分类结果。将分析表按第六栏的百分数从大到小重新排列,等下表。根据ABC分析表将货物分成几个大类。按ABC分析表,观察第七栏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将累计百分数为70%左右的前几个物品F、D,确定为A类;将累计百分数为20%的物品A、C,确定为B类,其余为C类。(ABC分析结果)
货种 平均库存 单价 总价 累计价值 百分数 累计百分数 ABC
F 500 350 175000 175000 52% 52% A
D 490 120 58800 233800 17% 69% A
A 200 200 40000 273800 12% 81% B
C 750 50 37500 311300 11% 92% B
E 500 40 20000 331300 6% 98% C
B 1300 5 6500 337800 2% 100% C
4、绘制ABC分析图
以货物品种为横坐标,以累计资金占用额百分数为纵坐标,按上表第七栏所提供的数据,在坐标图上取点,并联结各点作曲线,则绘成下图所示的ABC曲线。分类后,对三类货物的存储采取不同的措施,即对货种F、D,在设备配置,储位分配、定单相应顺序和保管条件等方面给予优先权。
二、仓储物流规划的原则
仓储规划方案应能做到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货物在仓库内快速、准确地流动。这个目标的实现,要通过物流技术、信息技术、成本控制和仓库的组织结构的一体化策略才能达到。仓储系统的物流规划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在特定场合下,有些原则是互相影响的,甚至互相矛盾。为了做出最好的设计,有必要对这些原则进行选择和修改。
1、系统简化原则
要根据物流标准化做好包装和物流容器的标准化,把杂货、粮食、饮料、食盐、食糖、饲料等散装货物、外形不规则货物的组成标准的储运集装单元,实现集装单元与运输车辆的载重量、有效空间尺寸的配合、集装单位与装卸设备的配合、集装单位与仓储设施的配合,这样做会有利于仓储系统中的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在异地中转等作业时,不用换装,提高通用性,减少搬运作业时间、减轻物品的损失、损坏,从而节约费用,同时也简化了装卸搬运子系统,降低系统的操作和维护成本,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提高仓储作业的效率。
2、平面设计原则
即如无特殊要求,仓储系统中的物流都应在同一平面上实现,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利用率和作业效率低和能源消耗较大的起重机械,提高系统的效率。
3、物流和信息流的分离原则
现代物流是在计算机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结合解决了物流流向的控制问题,提高了系统作业的准确率,从而提高了系统作业效率。如果不能实现物流和信息流的尽早分离,就要求在物流系统的每个分、合节点均设置相应的物流信息识读装置,这势必造成的冗余度,增加系统的成本;如果能实现物流和信息流的尽早分离,将所需信息一次识别出来,再通过计算机网络传到各个节点,即可降低系统的成本。
4、柔性化原则
仓库的建设和仓储设备的购置,需要大量的资金。为了保证仓储系统高效工作,需要配置针对性较强的设备;而社会物流环境的变化,又有可能使仓储货物品种、规格和经营规模发生改变。因此,再规划时,要注意机械和机械化系统的柔性和仓库扩大经营规模的可能性。
5、物料处理次数最少原则
不管是以人工方式还是自动方式,每一次物料处理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费用,通过复合操作,或者减少不必要的移动,或者引入能同时完成多个操作的设备,就可减少处理次数。
6、最短移动距离,避免物流线路交叉原则
移动距离越短,所需的时间和费用就越低;避免物流线路交叉,即可解决交叉物流控制和物料等待时间问题,保持物流的畅通。
7、成本与效益原则
在建设仓库和选择仓储设备时,必须考虑投资成本和系统效益原则。在满足作业需求的条件下,尽量降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