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发展环境及信息化趋势分析
作为世界制造业基地,中国正处于成长为全球经济舞台主角之一的历程中,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令人炫目的增长速度将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中国企业采取的低成本战略遇到挑战,多项成本在不断上升;供应链更长、更复杂;消费者越来越成熟,质量要求越来越苛刻;环境与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关注。
与此同时,高速全球化进程缩短了国家间的距离,从而带来了无限商机。在这一历史转折点,重新审视中国制造企业长期以来所采取的发展战略,并剖析企业在其通往卓越制造之旅上,如何从本地制造企业成功发展成为世界级制造企业?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如何?未来将如何走向?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如何把稳方向?建立起怎样的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流程和方法?
伴随着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发展和建设创新型企业的需要,用友结合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环境与信息化趋势的分析,提出了通过ERP应用,实现企业“精细管理敏捷经营”的管理目标。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大背景、大环境入手,分析信息化需求趋势,切实做到让ERP产品和服务适应并吻合企业用户的需要,同时有预见性地配合和支持中国制造业企业产业升级发展的需求。
中国制造业发展环境分析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国家经济水平逐步缩短与西方发到国家的差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低工资、低待遇的中国劳动力初期开发阶段已经成为历史。在这个发展的历史转折点到来的今天,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挑战。以往的核心竞争力是拥有低劳动力成本优势,而目前这种优势正在衰退。而且这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大势。
加之各种原材料、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成本优势更加面临被遗失殆尽的危险。此外,全民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更加对原有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提出了挑战。
依靠成本优势吸引来的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谋求转向更多劳动力尚未开垦的南亚、非洲国家。同时,由于技术革新,技术领先国家正在加强自动化生产能力的建设、加强节能减排措施,传统劳动密集型、能源密集型产业正在脱胎成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例如彩电,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几乎全球所有的彩电、冰箱等制造基地都转向中国大陆地区,而至今,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重新出现了相关产品制造产业。原因之一,新式彩电生产中自动化生产设备将大批组装工人替换了下来。原始品牌产品供应商没有必要再把订单交付给低劳动力成本的国家生产。
在这种大的环境下,中国制造业企业何去何从?如何避免兴盛一时的工厂纷纷转移至其他地区,而出现产业空壳化危机呢?在成本优势后期,如何转型建立新的核心竞争力呢?
在国家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方针下,中国制造业企业开始着手通过科学技术变革来实现转型。而其中既包括了产品设计的技术、生产工艺中的技术,以及与之匹配的管理技术创新。作为技术创新的一部分,管理创新成为了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要跳过的一大“龙门”。而ERP是管理创新的工具。
在这种背景下,ERP建设成为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实现创新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再反观一下,制造行业进步与信息化ERP建设的关系,不难发现:行业发展现状与信息化的完善是相互作用的,也就是说成熟的行业一定具有较为成熟的信息化系统作为支撑,而信息化水平较低的行业,大多属于“大变革”和创新的初期。反之,行业成熟度也促进了信息化系统的成熟度。
中国制造走向卓越之路
在对众多中国制造业企业研究的基础上,大量行业研究报告表明:现代制造业是与信息化息息相关的。
在汽配行业,企业的技术成熟和快速反应度使汽配行业竞争激励,决定所需信息化程度非常高。企业要想实现赢利和生存,必须做到实时根据整车厂商的订单调整,改变自己的生产计划、采购机构以及内部流程的方方面面,汽配企业不但需要一套成熟的内部管理系统,而且需要系统能够高效、精准地去运营。
而在服装、机械行业,ERP应用深度虽然远不及汽配行业,但由于受到行业商务模式的不断调整和变革影响,对ERP等信息化工具的要求更为强烈。
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发展孕育出大批具备一定规模的中型企业,这些企业随着规模的增长,相应的组织敏捷能力大为衰减。同时又不具备大型企业具备的规范流程,同样如何通过ERP等信息化管理工具提升其敏捷经营能力,成为了众多企业关心的问题。
IDC于2008年最新发布的《中国制造业白皮书》中,将中国制造业经历的路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凭借劳动力成本低获得竞争优势阶段;通过采用先进的机械及设备实现工业化的阶段;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的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在于保持低成本优势,而第三个阶段是为了实现世界级的卓越制造。信息化将通过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来协助企业将扩展重点转向“知识”工作,从而实现运营创新和业务增长。
事实上,不仅在第三个阶段,信息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前两个阶段中,也存在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在建立了低廉劳动力成本的竞争优势之后,下一个增长阶段是通过引进先进的自动化机械设备进行大规模生产,从而扩大企业的经济规模。这就使企业有能力进一步降低成本。企业在该阶段面临的挑战是在大规模生产环境下,保持稳定的质量水平。由于客户变得越来越成熟,他们对制造企业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小规模生产和不断增加的需求变更推动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定制转变。建立综合erp系统是最基本的要求,企业要想得到强化,还需要增加其他支持产品开发的模块。随着企业的不断增长和扩展,必将成为信息密集型企业,精细化管理也成为了必然。信息化使企业能够实施精细化管理,当然这样的精细化管理必然是标准和规范的管理,且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标准和规范。实现了这种精细管理之后,企业就具备了敏捷经营的条件,从而具备了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因此,信息化是中国制造实现卓越的必备工具。广东大冶摩托通过信息化和现代化设备管理的结合、融入企业管理,通过信息化在新劳动法调整之前进行人力资源的重新构建,跳出单纯劳动力的发展循环,进入高速信息化运营阶段。类似的情况,在人民电器、南昌江铃汽车集团等企业不胜枚举。
- 1突破发展瓶颈 中国制造练内功加强自我救赎
- 2制造业信息化项目投入产出的冰山效应
- 3医院实施信息化建设如何选择咨询公司
- 4独家:北京奥运信息系统的终极测试
- 5协同OA带给XXXX更加高效、完善的管理机制
- 6信息化如何支撑煤炭大集团战略
- 7独家报道:湖南“两化”融合的四个坎
- 8伴随3G的大规模建设和FTTH的逐步启动
- 9对于制造行业供应链的一点思考
- 10ZigBee与RFID在物流管理系统的应用
- 11IT怎样让灾难降到最低?
- 12计世独家:汽车业IT加速研发
- 13搭载“数字化造船”的快车
- 14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措施与策略分析
- 15如何解决汽车行业知识管理的6大问题
- 16加快数字校园建设 提升学校竞争力
- 17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推进措施与策略分析
- 18计世独家:保险电子商务前景广阔
- 19银行SOA案例:解决重复开发的问题
- 20五金业ERP选型忽视行业特性将必尝恶果
- 21适应BPR的制造执行系统应用于航空企业中
- 22不容忽视的制造企业研发模式
- 23制药行业信息化六大不足
- 24我国制造业迫切需要信息化管理的技术创新
- 25重视资源开发 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
- 26信息化带动家具业竞争驶入精细化时代
- 27基于RFID技术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统
- 28制药企业生产车间自动化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29西青教育局使用XX软件办公OA系统
- 30新趋势下Web2.0工具助银行拉拢未来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