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公司管理系统 | 工程企业管理系统 | OA系统 | ERP系统 | 造价咨询管理系统 | 工程设计管理系统 | 签约案例 | 购买价格 | 在线试用 | 手机APP | 产品资料
X 关闭

重要性被低估的六大技术

申请免费试用、咨询电话:400-8352-114

文章来源:泛普软件

近日,美国《Infoworld》杂志罗列了在2007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的几大潮流和事件,并分析了它们在2008年将给IT业界带来的影响。

商业智能没有真正消亡。

背景情况: 近期以来,商业智能领域的三大竞争对手先后被软件巨头们收购,很多人会以为这个市场的黄金时代已远去了。这种判断是错误的。

Business Objects、Cognos和Hyperion这三大商业智能厂商分别被SAP、IBM和Oracle收购,这根本没有预示商业智能销声匿迹,而是表明"商业智能迎来了黄金时代",AMR研究公司的分析师John Hagerty认为。

当然,这是大胆的说法。但商业智能市场根本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在变小。市场上仍有诸多大厂商,包括SAS、SPSS、MicroStrategy和Actuate,以及几十家专注于特定领域的专业小厂商。IDC公司的分析师Dan Vesset说: "除了提供报表和分析这些基本工具的厂商外,市场上还有很多数据挖掘和统计工具厂商,以及针对特定行业的开发商。"

Rob Tholemeier以前是一名行业分析师,现在是私人投资者,他说,大公司的收购举动如今为剩下的其他公司提供了发展起来的空间。他强调,数据库市场曾上演了同样的一幕。"现在,数据库公司的数量比Informix被收购时还要多。"他认为,商业智能市场可能会走同样的道路。AMR公司的Hagerty表示同意,他说: "随着这些大公司扩大各自的经营规模和范围,创新将来自外面的公司。"当然,市场进行合并时,价格是人们关注的一个主要方面。Vesset说,但因为商业智能软件的供应仍很充足,考虑到为数众多的独立厂商,顾客仍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不过将来可能会出现变化。另外,平台厂商们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整合收购的公司,包括软件代码和业务流程的整合。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可能出现价格猛增的现象。

最终结论: 正如投资者Tholmeier所言: "把原有的商业智能厂商清理出去,这为力求创新、并准备展示各自产品的众多厂商腾出了广阔空间。虽然很多商业智能公司消亡了,但商业智能永远存在。"这种变化既给要了解商业智能新市场的IT人员带来了挑战,也给公司的更多部门得益于商业智能带来了机会。

 对有些安全威胁不必过于担忧。

背景情况: 只要安全方面有什么好消息,似乎总是会有相关的坏消息与之相抵。

病毒利用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可执行附件这一现象在2007年大大减少。尤其是,垃圾邮件发送者减少了使用所谓的图像垃圾邮件(image spam): 这种伎俩通过把文本嵌入到附加的图像中,从而骗倒过滤器。

据电子邮件安全技术公司IronPort Systems声称,嵌在电子邮件附件中的病毒其爆发次数在2006年共有860起,2005年共有844起。但截至2007年10月中旬,这类攻击总共只有360起。IronPort公司的产品经理Dave Mayer认为,到2007年年底总共才450起,比上一年减少了47%。如今不法分子似乎在转移攻击目标: "传统病毒存在已经有好多年,这么长的时间足以让安全厂商们加强防御恶意附件的机制。"他如是说。

去年早些时候,IronPort、赛门铁克和迈克菲三家公司都强调: 由于防御得到了加强,大约两年前出现的图像垃圾邮件日渐式微。如今过滤器增强了扫描附件内容的功能,从而促使垃圾邮件发送者把图像链接加到其他地方。

Mayer所在公司专门从事电子邮件和网络安全,他说,现在垃圾邮件发送者把这些图像植入到了免费的照片共享网站-人们使用这些网站把度假时拍的照片发送给亲朋好友,并且把这些图像的链接嵌入到垃圾邮件中。垃圾邮件过滤器就很难阻止这些东西,因为这些网站同样用于共享合法照片。

但随着电子邮件附件被滥用的现象有所减少,其他类型的威胁却急剧增多。比方说,IronPort就发现,针对Office类型的应用程序的宏病毒在去年发作的次数增加了50%到60%; URL病毒则至少增加了20%。

最终结论: 似乎经常会这样,要防范的威胁数量有增无减,用户被折腾得筋疲力尽。但实际上,威胁状况在不断变化; 之前投入巨大精力对付的某些威胁现在可能不很严重,或者已部署的工具现在可以对付得了。

所以,虽然在安全方面不能有所放松,但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较新的威胁上。  
 
 开源厂商奉行新的商业策略。

背景情况: 名称有什么关系吗?如今鉴于开源已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你要是想在最短时间内激怒某个开源公司的主管,最管用的办法就是说该公司是"商业公司"。

不管你怎么称呼它们,开源公司一直在稳步地把它们原先讨厌的商业软件订购模式融入到自己公司中,先是服务支持,接着是软件使用。

举例说,MySQL公司将向使用其企业版Workbench代码的用户收费,而不是像传统开源商业模式那样单单收取支持费。MySQL公司负责社区的副总裁Kaj Arno对此直言: "我们正在想方设法推广自己的产品,从而实现盈利。"

开源存储软件公司Zmanda的创办人Chander Kant同样对需要提高收入直言不讳。他谈到整个开源社区时说: "我们不是什么慈善组织, 我们需要盈利。"

Arno认识到收取使用开源软件的费用有悖于开源的初衷-每个人都可以使用免费共享的代码后,马上强调: 收费版本的Workbench拥有免费版本所没有的代码和功能,但免费版本并不是"残缺不全"。Arno称此举只是一项尝试,并且承认MySQL需要谨慎行事,避免得罪常常动辄发脾气的开源社区。

这是一种潮流吗?Red Monk公司的分析师Stephen O'Grady认为是这样: "最终,如果你看一下MySQL等知名公司在赶这种潮流,很难得出其他任何结论。"

以前在IBM工作的Savio Rodrigues提到了另一个例子。最近他在个人博客上发帖子,分析了JBoss被Red Hat软件公司收购后出现的变化,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Fedora/JBoss订购模式就像是商业软件厂商们几十年来一直在采用的软件订购商业模式。"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采用基于使用的定价模式的公司其实不是开源公司呢?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因为正如Zmanda公司的Kant所承认的"检验是不是开源的办法就看代码的控制情况。"他强调,通过硬件设备提供的开源软件使得用户无法使用,因而无法控制软件。但作为软件分发的二进制代码仍向用户开放-至少,眼下是这样。

最终结论: MySQL和Red Hat是不是偏离了开源宗旨?谁在乎这事?真正的问题是,开源商业模式正从原来的"免费"模式向商业软件的开发方法转变。

如果用户采用开源是由于觉得它成本低,那么最终节省的幅度可能不如你想象的大。如果你采用开源是看中可以使用源代码或者社区支持、本该改进软件质量的开发方法,更大的商业化动作会不会改善开源的这些方面,还是会赶跑真正的拥趸、开源软件变得与传统商业软件毫无二致,那还是个未知数。

 端到端以太网终于到来。

背景情况: 有些技术似乎总是"即将来到"。七年前,由于一批新兴公司承诺有望消除广域网的复杂性,端到端以太网(即城域以太网)引来了人们的莫大关注。

但这些公司并没有兑现承诺。一大原因是,构建覆盖许多办公室和家庭的新网络需要高昂成本。正如IDC公司的分析师Boyd Chastant所言: "挖洞在地下铺线向来就是很费钱的事情。"

铺设光纤仍然成本高昂,而如今已经铺有光纤的诸多电信公司(包括AT&T、Verizon和Qwest)以及有线电视公司(如Optimum LightPath、Cox和时代华纳)正在提供以太网服务。举例说,LightPath在地下铺了2500英里长的光纤,声称已为处在服务区域的2000多幢大楼提供服务。

端到端以太网提供了成本非常合理的一种方式把局域网连接到广域网。毕竟,每个路由器都有以太网接口,所以用户并不需要太多的特殊硬件,更何况人们对这项技术非常熟悉。伯顿集团的分析师Jeff Young说,所以大多数IT人员很容易适应。也就是说,如果你能获得端到端以太网服务的话: 价格取决于你对网络速度的要求; 但不是所有提供商都在其整个服务区域提供这种服务。

原始带宽不是以太网的一大优点,速率也未必比专用线快得多。不过Chastant认为,它的扩展性更强。传统的专用线服务提供的速率要么在低端(10Mbps左右)、要么在高端(10Gbps左右),介于两者之间的选择并不多。而端到端以太网解决了这个问题。它还可以与互联网接入结合起来,大大提高接入速度。

Boyd说,可用性也在不断提高。过去,运营商们担心端到端以太网服务会蚕食自己的其他数据服务的利润。但鉴于需求达到了足够数量,这似乎不成问题。Chastant说,同时,提供商和设备生产商们正在消除不兼容问题,并且在向城域以太网论坛阐明定义的服务。

看来我们已经转过了拐角,端到端以太网就在眼前。

最终结论: 如果用户的运营商并不提供端到端以太网,另一家提供商可能会提供。

如下的趋势值得用户去关注: 因为端到端以太网会提供用户所需要的性能; 又因为它是一项众所周知的技术,用户没必要重新培训或者换掉IT人员,从而避免了大幅增加成本。
刀片服务器走向大众。

背景情况: 不妨称之为潮流中的潮流。刀片服务器已成为服务器市场中发展速度最迅猛的一部分,在去年第三季度的销售额首次超过10亿美元。虽然其中绝大多数卖给了企业客户,但IBM和惠普都进一步加大了向低端市场即中小企业客户推销刀片服务器的力度。

为什么不这么做呢?毕竟,有成千上万家小公司(更不用说众多的远程办公室了)已经在运行至少三台服务器-许多情况下,这些小公司的IT资源非常有限。

惠普和IBM都在去年底推出了针对中小企业市场的刀片服务器产品。惠普公司的BladeSystem c3000在一个机架上最多可容纳八块刀片; IBM公司的BladeCenter S是一个机架配有六块刀片的系统,还配有板载存储设备和交换机选件。这些听上去可能很熟悉, 两家公司也都宣称刀片服务器是针对中小企业市场的解决方案,这已有几个年头。但它们的最新款刀片服务器实际上经过了重新设计,更加注重小公司的需求。

要理解刀片服务器为何能吸引小公司,一个好办法就是考虑一下大企业的数据中心具有小公司所没有的优势,以及新一代刀片服务器如何有助于填补这种缺口。

首先,数据中心提供受到控制的环境。热量和灰尘是服务器杀手,但小公司很可能把服务器塞在桌子底下或者放在柜子里面。所以,一批新的刀片服务器随机配备可过滤及冷却空气、抑制噪音的机架。

其次,数据中心依赖专用的电源系统,而小公司根本买不起这种系统。不过,惠普和IBM面向低端市场的刀片服务器却可以使用标准的110~220伏电源线,使用与普通厨房电器同样的三孔插座。

第三,数据中心里面有许多房间,小公司却没有地方来放服务器机箱; 但配有六到八块刀片的机架所占的地方与台式电脑一样小。

第四,数据中心有专门的IT支持人员,这方面小公司同样做不到。不过小公司的刀片系统配置起来比较简单,而且大多数客户事先就让专门从事该行业的经销商配置好。不管怎样,可以很快让刀片服务器启动及运行起来。

眼下,惠普和IBM并不是惟一专门为小公司客户提供刀片服务器的两家大厂商,英特尔也正觊觎这一蓬勃发展的领域。不过,两家公司加起来占了整个刀片服务器市场的75%左右,所以这关系不大。据说戴尔也在考虑进入这个市场,其他厂商可能会随后跟进。

最终结论: 为什么好处都让大公司得到了?为小公司设计的刀片服务器让你可以获得数据中心的一部分功能(而之前根本不可能做到),又没有传统数据中心的问题和成本。为什么不考虑它们呢?

力量对比向软件买家转变。

背景情况: IT买家发现自己的话语权比以前更大了。

普华永道公司的分析报告指出,尽管整个软件业掀起了合并浪潮,但买家们与厂商进行交易时,拥有更大的话语权。Gartner公司的分析师William Snyder说: "软件买家需要认识到,钟摆现在开始朝自己这边摆过来; 如今软件市场中可供选择的替代方案越来越多。"

出现这种转变有很多原因,但有一个原因无疑很明显: 向软件即服务(SaaS)转变。Salesforce.com无疑是这方面的成功典例。弗雷斯特研究公司的分析师Bill Band指出: "Salesforce.com的开发模式和提供模式都对整个客户关系管理(CRM)市场带来了颠覆性效应。"

不过,颠覆者不仅仅是Salesforce: Snyder认为,到2011年,随着Salesforce.com及其他厂商从小企业市场向上游移动,足足有25%的新商业软件将作为服务来提供。SaaS提供商的销售量已经占了人力资源应用领域几个部分的大多数; 而且在供应链管理领域站稳了脚跟。

SaaS只是增强买家定价能力的第一股服务浪潮: 最近出现的人们向Web服务迁移以及开始部署面向服务的架构(SOA),这些促进了模块化软件的使用,进而降低了开发成本、加大了软件厂商销售昂贵套件的难度,并减少了对费用高昂的咨询服务的需要。

Gartner公司的Snyder强调,另一个因素正在增强买家的定价能力: 出现了第三方的支持服务,从而降低了软件的总体拥有成本(TCO)。他说: "维护服务历来几乎就是由软件厂商垄断的领域。多年来,只有软件厂商全权掌握系统关键部分的源代码。这样一来,你不可能去开放、竞争的市场获得升级、服务和支持,因而不可能针对维护费进行讨价还价。"

值得关注的是,另一个软件潮流即大行其道的虚拟化技术正开始影响硬件方面的定价,尤其是服务器。Infiniti研究公司的一项报告表明,服务器在2008年的出货量会开始减少: "明天的服务器市场将注重价值而不是数量。"这也意味着硬件的价格会更加实惠。

但别过于神气活现,Gartner公司的副总裁Mark McDonald把一度失控的成本能控制下来归功于"很有头脑的CIO们"。他说: "这些CIO对厂商说'我希望贵方实施后,我能获得竞争优势'-他们现在并不接受厂商的传统模式,而这种模式只有利于使用厂商的同类产品和规模经济。"

最终结论: 眼下,用户很可能因各种各样具体的原因而在关注SaaS、Web服务、SOA、虚拟化、开源及其他技术提供方法,并没有认识到得到的累积效应就是用户拥有了更强的定价能力。既然你有了这样的能力,就要利用起来。(乐天编译自美《Infoworld》杂志)

发布:2007-04-22 09:20    编辑:泛普软件 · xiaona    [打印此页]    [关闭]
西安OA系统
联系方式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

咨询:400-8352-114

加微信,免费获取试用系统

QQ在线咨询

泛普西安OA快博其他应用

西安OA软件 西安OA新闻动态 西安OA信息化 西安OA快博 西安OA行业资讯 西安软件开发公司 西安门禁系统 西安物业管理软件 西安仓库管理软件 西安餐饮管理软件 西安网站建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