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资源下沉强基层供方
“山西119个县有110所中医院,比率高达92%。为了做强县级中医院,今年重点探索推进中医医疗集团建设。”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波介绍,医改提出“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做强一批基层“供方”,应能为医改做出贡献。
为深化医改,山西省卫生计生委积极推进优质资源下沉并印发了指导意见,组建山西省中医院医疗集团,由山西省中医院牵头,成员包括孝义市中医院、翼城县中医院、洪洞县中医院、曲沃县中医院、寿阳县中医院、阳城县中医院、长子县中医院、榆次区中医院、怀仁县中医院、稷山县中医院10所县级中医院,以发挥中医药在医改中的特色优势,推进中医药资源纵向流动。
强化专科协作提升能力
走进山西省孝义市中医院二楼的国医堂门诊,几乎每个诊室门上都张贴着“停诊一天,赴省城跟师”的通告,孝义市中医院13名临床科室主任与山西省中医院11名国家级、省级专家建立了师承关系。从今年3月24日始,医院已有20多名医生赴省城跟师学习。
孝义市中医院脾胃科宋正昌医师介绍,每周医院都会组织跟师医生赴省中医院学习,为了让他们安心学习,医院每次安排班车接送,还准备房间用于午休。
“我跟随省名中医、省中医院院长王晞星学习,师从于他的人很多,有外院进修的医生,还有他的学生,我很珍惜学习的机会,收获也很大。在跟随老师临床中,我对辨证分型、合理用药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宋正昌说。
孝义市中医院院长魏锦峰认为,县级中医院是为群众提供中医药服务的重要阵地,医疗资源的下沉为县级医院提供了良机,县中医院要借力上级医院,有效提升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
他介绍,集团内部对专科专病实行统一管理模式、统一诊断标准,双方协作建设了脾胃病专科,医院脾胃病科的学科带头人是“铁杆中医”田雨河,科室里还有他的8名弟子。魏锦峰对脾胃病科的前景很乐观,他认为,这个科室做强了能有效辐射周边地区,有利于形成“大专科小综合”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省县医院抱团建平台
山西省中医院医疗集团遵循“自愿结合、强强联合、统一模式、自主经营、独立发展、合作共赢”模式,组建中保持县中医院的所有权不变、性质不变、职责职能不变、行政隶属不变、政府扶持不变。
集团采取松散合作模式,即合作联营模式。山西省中医院院长王晞星介绍,虽然是“强强联合”,但是相对于省中医院,集团内的合作是强弱联合,省中医院将以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为牵头科室,对口帮扶若干县级中医院,每所县医院重点扶持1~2个专科。
“探索建立的中医医疗集团中,县级中医院成员资格需要在二甲中医院以上,其床位数100张以上,年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且有一支合理的中医医疗队伍”,张波说。
组建后的中医医疗集团,将以省中医院为龙头,建立起管理协作、医疗合作、人才培养、科研协作、制剂研发、统筹采购、医技共享、信息化建设、公益性活动九大平台,实现专科共建、专家预约、远程会诊、双向转诊、中药制剂调剂使用、中药饮片统一配送、科研课题申报、住院医师培训、规范化管理、新农合直报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
中药饮片的统一配送是山西省中医院医疗集团探索中一个特色。王晞星介绍,“山西省中医院中医药特色突出,年中药饮片收入近2亿元,医院有完备的药材检测体系,统一配送能确保药材质量,省中医院还将为成员县中医院筛选研究挖掘他们原有的特色方,并为成员医院提供管理、医疗、护理、药剂、质控等方面意见。”
展开双向转诊 县级资源也下沉
集团建立了医疗双向转诊关系,成员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在遇符合急、危、重病人等双向转诊协议中上转指征的患者,在患方自愿的前提下,填写《上转单》可以及时转送山西省中医院进一步诊治。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病人可转回成员医院继续治疗。
山西省中医院副院长刘光珍介绍,该院已接受成员医院转入疑难病患者300余人次,其中双向转诊占70%以上。通过运行,成员医院门诊人次增加,病床使用率提高,医疗技术和社会效益明显提升。
王晞星介绍,通过半年运行,成员单位体会到了“分级诊疗”的好处,在县级医院能挂上省中医院的号,同样为县域内患者的疑难重大疾病诊疗提供了新途径,省中医院已为成员单位开展新专科和专科8个。下一步,省中医院还将发挥在人才、专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加大专家队伍下沉力度,做好“传、帮、带”。
“中医医疗集团运行模式成熟后,将进一步进行推广带动更多的县中医院。与此同时,医疗集团合作医院在当地也探索‘以县带乡’的发展路径,推动县乡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张波介绍,在省级优质资源下沉带动县中医院发展后,集团内的县级中医院还将继续下沉资源带动乡村中医药服务能力。(黄心)
- 1医院管理OA系统
- 2医院行业管理系统
- 3医药管理软件
- 4医院预约软件
- 5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
- 6医疗卫生软件
- 7免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 8医院管理系统下载
- 9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下载
- 10医药管理软件下载
- 11免费医药进销存软件
- 12医疗器械ERP
- 1河北博野:打造超万亩中药材产业园
- 2透视银花兄弟“分家”之争
- 32013河南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会举办
- 4刘张林:中药出口误传须澄清
- 5王健委员:加快艾滋病中药新药审批
- 6传统中药房的变革——现代智能化中药房
- 7山西:资源下沉强基层供方
- 8贵州将打造18种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
- 9中国中医药博览会达成意向协议20亿元
- 10中药出口保加利亚环境趋优
- 11首家藏虫草研究院落户深圳
- 12天津整治规范中药材生产经营秩序
- 13云南首批野生中药资源保护抚育基地设立
- 14浙江遂昌县金竹镇中药材产业初具规模
- 15首届中国冬虫夏草文化论坛举办
- 16甘草商机何时出现
- 17山东将建140个中药材产业示范园
- 18四川成都:为药材流通戴“紧箍咒”
- 19贵州名优中药品种开发项目进展良好
- 20甘肃陇西破解中医药产业融资难
- 21人参种子种苗国际标准颁布
- 22中医儿科用药再研究刻不容缓
- 23山东菏泽市中药项目实行包保责任制
- 24中药材成农民脱贫良药
- 25广西靖西力铸民族药都
- 26广西中药民族药亟须破除产业壁垒
- 27山西陵川县中药材交易市场渐成气候
- 28贵州首个中药现代化国家课题通过验收
- 29以岭药业捐资千万设南中医奖学金
- 30工信部今年重点扶持27个中药材基地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