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普查试点获阶段性成果年底前将在31省展开
从10月1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的“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情况”新闻通气会上获悉,试点工作从2011年起在全国22个省655个县开展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到2013年年底将全国31个省807个县全面展开。
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王炼介绍了试点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创新了组织模式,采取“行政”和“技术”两线并行的工作机制和“局省”联合的组织模式,基本建立了国家、省和县三级普查试点工作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培养了一支从事中药资源工作的专业队伍,参加普查试点的专业技术人员已有4000多名;制订了普查技术方案;创新了一批新的调查方法;探索建立了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服务体系、若干种子种苗繁育示范基地和2个种质资源库,调查了9000多种中药资源,对药典收载的400多种中药材进行了重点调查,为顺利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奠定了基础。
为保证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同质性和规范性,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国家中医药局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专家指导组组长黄璐琦称,一是在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制订了技术规范;二是所有技术骨干经过了统一规范的专业培训;三是信息化的数据库做支撑;四是使用中医药标本在线鉴定系统。此外,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如GPS、RIS、GIS技术,分层抽样调查方法等,保障了此次普查所得出的数据更加科学、规范。
黄璐琦表示,通过此次调查,发现一些中药物种资源情况不容乐观。比如传统的石牌藿香,产地系广东暨南大学所在的区域,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地方已经从农田变成了工业园,甚至变成了一个城市,这种情况导致很多优良品种处于濒危状态。但随着近年来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一些野生中药资源尚未到严重的濒危程度,“我们调查完后发现有些地方的生态环境恢复得还是不错的,保护得还是非常好的”。
就下一步普查工作,国家中医药局科技司司长苏钢强称,到2013年年底,试点工作将在全国31个省共807个县全面开展,下一阶段还将再建设11个种苗繁育示范基地,完善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服务体系等。
我国先后组织开展了3次中药资源普查活动,第三次至今已快30年。期间我国中药产业和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中药资源种类、分布、数量、品质和应用和30年前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此,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扶持和促进中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加强资源监测和信息网络化建设。国家中医药局于2009年开始筹备此项工作,于2011年起在部分地区启动了试点工作。(杨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