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门诊医生工作站上线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服务窗口之一,但长期以来门诊病人在看病过程中存在“三长一短”现象(病人挂号、交费、取药排队的时间长,医生诊断的时间短)在医院普遍存在,反复排队等候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医院和患者,给患者就医带来诸多不便。很多医院都努力尝试各种方法希望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由于实现手段的局限性,都只能做一些业务上的局部改造,比如说设立窗口预约挂号、简易门诊、安排专人导医等来方便病人就诊, 但这些措施大多都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三长一短”问题。
2000年我院实施了HIS系统,实现了门诊挂号、收费等模块的信息化,提高了效率,加快了就诊流程,但这种局部的信息化建设只是简单地实现了手工流程的“电子化”,没有从本质上解决门诊病人就诊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向数字化医院发展,为病人提供快捷的医疗服务。通过前期向一些兄弟医院参观学习,对一些软件公司的考查,我院准备投入资金实施门诊医生工作站。结合其他医院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提前作了相关的准备工作,并对一些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1 领导层成立专门小组,解决问题
门诊医生工作站上线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个方面。任何一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对系统上线的工作过程产生阻力,甚至制约系统上线的顺利进行。因此,成立以院部领导为组长的事件协调组,部门领导及相关科室主任为成员。协调的方式以例会为主,每周五下午召开,事件协调组成员参加,对需要协调的事宜提前预告,以便做好相应准备工作,提高协调会效率。对一些突发事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由组长随机组织召开。
2 保证硬件设备、软件支持
门诊医生工作站是医院信息化的一个终端, 能否正常稳定运行, 有赖于整个医院局域网络的支撑。它对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要求非常很高。一旦发生故障,就会影响到门诊医生工作站上线应用,甚至造成病人无法就诊。上线应用前,网络应选用高可靠性设备,通过在网络出口安装防火墙、局域网与外界实现物理隔绝等方法, 从硬件和软件上防止网络间用户的非法访问以及网络外用户的非法访问, 从而保证整个网络系统的一定安全性。配备两台服务器做成集群,如有一台出现问题另一台以最短的时间自动切换过去。配置千兆以太网交换模块,配备大型UPS 不间断电源,保证能为主服务器和核心交换机供电6 h 以上。指定一名工程师负责网络中心管理和数据库的在线维护,定时巡查网络中心机房,及时发现和排除网络故障。指派一名硬件工程师负责门诊终端的硬件维护工作。配备一定数量的备用机和备件,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难以修复的设备必须用备用机或备件替代。采取以上措施,有效保障了门诊医生效果。工作站及时上线应用。
3 医护人员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法
门诊医生工作站上线应用时,使用者对医生工作站软件的熟悉程度、微机操作技能和上线应用态度都有一定的差距。
我院的实际情况,老专家门诊比例比较大。由于他们在我院队伍中的特殊位置,他们习惯手工操作, 平时专研医学,对电子病历等知之甚少,需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短期内会与固有思维产生激烈碰撞,部分人员容易产生对立情绪。从操作上则对他们相对集中培训,必须全程参加,要求了解软件系统,能够进行微机操作,尽可能独立操作,熟练程度和操作技巧留待在以后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而对应用确实有困难的专家,配备手写板或者请年青医务人员担任助手。从思想上应坚持从正面引导,着重讲清门诊医生工作站的优点。调动那些积极上线应用的医务工作人员去感染其他人, 请他们来说说应用的心得休会,这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实施上线期间采用“先普后专”方法。先集中培训普通门诊,然后在他们实际使用周期间再培训专家门诊。选派技术操作熟练医务人员适时指导,这样一来减轻了信息科工作人员压力,二来他们已经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使用工作站带来的方便、准确、快捷等优点,更有说服力。对专家门诊又实行分段方针,一般医院上午的门诊工作量比较大,则在第一周上午使用传统模式,下午使用医生工作站,计划二周时间过渡;到了第二周则视个人使用情况,可以全天使用医生工作站;第三周则必须全都切换到工作站。遇到病人排队积压情况,由协调组协调解决。这样好让他们有一个过渡的过程。
4 多方面相互整合使系统优化
随着医院的发展, 门诊医生工作站上线应用是大势所趋,必须要上,早上早得益。当医生了解到门诊医生工作站上线应用的优点和便捷后,会与医院形成共识,减少抵触情绪,提高门诊医生工作站应用的自觉性。加强应用保障,要落实在具体行动上。门诊医生工作站上线应用时,工程师给每个门诊医生工作站发放反馈意见表,每天收集整理,及时反馈指导意见,及时修改完善相应程序。通过有效的应用指导,帮助临床医生熟悉系统软件,熟练技术操作。
最终, 通过门诊医生工作站来优化医院的门诊流程,有效改变挂号收费排队长、就诊秩序混乱、人多嘈杂无序等状况,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的提高,使门诊的医疗服务更加贴近病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要求。使医院逐步向数字化,信息化,科学化迈进。
- 1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研究与实现
- 2护理电子病历记录中的缺陷分析及管理对策
- 3电子病历在临床教学的使用方法
- 4电子病历的优越性
- 5电子病历在临床应用中的问题探讨
- 6便携式病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 7门诊收费管理系统的医生工作站应用与体会
- 8半结构化电子病历的实施
- 9护理电子病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 10新一代卒中电子病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 11病历质量监控及管理实践
- 12北京居民健康档案5年建立完成
- 13电子病历系统中XML数据调用的研究
- 14电子病历(EMR)集成展现的设计与实现
- 15门诊收费管理系统中医生工作站的建设
- 16北京等全国22省区市试点电子病历
- 17手外科电子病历的设计与实现
- 18医院门诊收费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特点
- 19安徽芜湖公立医院推广电子病历或减少医患纠纷
- 20电子病历系统临床文档的语义表示的建构研究
- 21门急诊电子处方的使用及缺陷分析
- 22大型综合性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与体会
- 23电子病历的发展及展望
- 24中文电子病历的信息抽取研究
- 25卫生部印发《电子病历试点工作方案》
- 26电子病历应对医疗纠纷中的方法
- 27护理电子病历缺陷及对策
- 28电子病历的安全性浅析
- 29医院his系统医生工作站门诊流程
- 30护理电子病历的临床应用研究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