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高血压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显示,2012年全国高血压患病人数为2.7亿,每10个成年人中至少有2个患高血压。在这些高血压患者中,90%的患者分布在城镇社区和乡村,在大医院就诊的人仅占10%。基层是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基层医生是防治高血压的主力军,因此规范基层高血压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医院如何提高基层心血管医师业务水平,规范医院高血压的管理谈一下体会。
1、加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
我国高血压发病率高,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尤其是基层高血压患者自身健康知识缺乏、对高血压的危害和长期治疗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高血压的达标控制率更低。因此,开展科学规范的患者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基层医生平时和患者接触较为密切,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教育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管理血压,科学地防治高血压。
1.1 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高于这个标准都应该治疗。
1.2 重视家庭自测血压
在医院、诊所测量的血压只能表示一个偶测的血压值,难以全面地反映血压的状况。家庭血压测量简便易行,已成为高血压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手段,基层医院要充分利用家庭自测血压的优势指导患者。
1.3 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的诱因
70%~80%的高血压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包括摄盐过多、吃高热量食物而活动缺乏所致的超重或肥胖、长期过量饮酒、吸烟、缺乏运动、长期精神压力大等。让患者了解这些诱因后,就能主动的远离这些危险因素,以延缓高血压的发生。
1.4 教育患者知道高血压的危害
有的人认为,只要没有不适症状,高血压就不用治疗。这是非常错误的,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不一定有关系。让患者知道持续的血压升高会造成心、脑、肾、全身血管损害,严重时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危及生命的临床并发症,从而主动管理自己的血压。
1.5 为患者树立科学的降压观念
基层患者降压治疗中存在很多误区,导致降压治疗的依从性差。例如:患者不愿过早服用降压药;盲目选择降压药,偏信广告,迷信保健品、保健仪器的降压治疗,过分信任纯天然药降压;过分担心降压药的副作用等错误观念,需要基层医师去引导他们逐渐接受科学降压。
1.6 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变
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认为,得了高血压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律地服药就行了。其实药物治疗应该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两者缺一不可。吸烟、过量饮酒、高盐饮食等不良习惯不加以控制,不加强体育锻炼,不调节焦虑抑郁情绪,单纯靠吃药,药物再好也难有良效。很多人服用多种降压药而血压难以达标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正确的做法是除合理用药外,必须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规范管理血压
2.1 管理好清晨血压
清晨血压升高是促发必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是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罪魁祸首,有效控制清晨血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2 使用长效降压药,平稳有效地控制24小时血压
医院往往给患者开具降压药后,不追踪降压效果或仅仅清晨测一次血压,不注重24小时的控制。尽管长效降压药的优势反复强调,而现实中临床上基层医师选择心痛定,尼群地平等短效钙离子拮抗剂的情况还很多。基层受经济限制不能坚持服用高档长效降压药,但国产的硝苯地平缓释片,价格很低廉降压效果又好,生产品种多,完全可以满足临床选用。
2.3 个体化管理血压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及合并症情况不同,要根据其全身器官功能状况科学的、个体化的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2.4 不能靠输液治疗高血压
除了高血压急症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需要静脉点滴降压药,以快速降压外,一般的高血压不需要输液治疗。有的医师认为输液血压降的更有效,输液能活血化淤,改善循环,预防血栓。其实平常输液对预防血栓是没有作用的,长期坚持规律地口服降压药并综合干预其他危险因素,合理应用他汀类及抗栓药物等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2.5 血压并非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有些人一旦发现自己血压高了,就认为降压应该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其实不然,除非高血压急剧升高导致了危险,如主动脉夹层、高血压危象等需快速降压。一般来讲,降压治疗时必须要掌握住平稳的原则,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发生缺血性事件,甚至并发脑梗塞等严重后果,增加危险,尤其是老年人。
3、充分发挥联合降压治疗的优势
为提高血压达标率,指南强调了联合治疗。初始小剂量单药或小剂量两种药联合治疗。如第一步药物治疗后血压未达标者,可在原药基础上加量或另加一种降压药。如果血压达标,则维持用药。联合治疗方案:合理的降压药联合治疗方案包括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ACEI/ARB,ACEI/ARB+小剂量利尿剂,钙拮抗剂+小剂量利尿剂。像国产的硝苯地平缓释片、卡托普利、吲达帕胺等都是经济实惠降压药,联合治疗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尽管人们对我国传统固定复方制剂的组成成分是否合理有些争议,但因其有明确的降压作用,且价格低廉,故仍可作为基层(尤其农村)降压药的一种选择。
4、强化降压达标的观念
指南指出,高血压治疗的目标是血压达标,血压尽早达标有利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基层医师和病人接触最多,要更新自己的观念,做好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因此,基层医院降压达标和改善高血压控制率是高血压面临的主要任务。
5、注重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
高血压患者往往同时伴有多个危险因素和临床疾患,如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肥胖、高尿酸血症、高血凝状态等。除降压外,还要综合治疗这些危险因素才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6、重视高血压伴合并症的处理
高血压较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脑肾疾病,使病情复杂且更严重,治疗的难度也更大。患者往往年龄较大、身体较弱,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大。因此,要处理好高血压的合并症,才能达到整体管理好高血压患者的目的。
7、加强高血压全程管理的概念
目前还缺乏针对高血压病因的根本性的治疗方法,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长期、甚至终生服用降压药。只有通过长期治疗,才可能使血压达到或接近目标血压,并预防靶器官损害和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所以要坚持长期治疗、定期随访,以便观察降压疗效,监测各种危险因素,强化健康生活方式,还可以检查是否有靶器官的损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早期防范。有些患者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高血压已治愈,而自行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高血压和伤风感冒不同,高血压不能治愈,只能通过综合治疗被控制,这就需要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降压药。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更严重。在长期的血压控制达标后,小心地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一般只对那些能够严格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可以减药量。在减药的过程中,必须监测血压的变化。监测血压重要性贯穿于诊断前、治疗中、甚至伴随高血压患者一生,要充分认识监测血压在高血压治疗中重要性及必要性。因此,基层医师在患者院外管理方面有更大的工作量,要主动的联系高血压患者,定期随访。
总之,基层高血压的管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医院心血管医师不仅会治病还要做好预防工作,重视疾病治疗康复的一体化管理。不仅要做好规范治疗,还要教育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医院医师也可以通过许多方式学习新指南,新进展,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规范自己的治疗,并不断摸索经验,成为当今时代的优秀基层心血管医师。
- 1医院的现代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
- 2住院收费管理系统(单机版)
- 3应用正确的方法才是医院品牌建设的关键
- 4医院如何利用色彩为“人性化医疗”加分?
- 5医疗服务人性化让患者宾至如归
- 6出院小结质量高 可减少心衰再入院
- 7浅谈医院的服务理念
- 8医院中层管理者必读:管理能量而非时间
- 9遭遇医疗暴力 医疗机构该如何应对?
- 10提升医院后勤管理效能的基本措施
- 11强化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 12HU理论如何运用于医院目标经济管理
- 13住院收费管理系统各模块功能描述
- 14某儿童医院开展“幼儿园”式文化服务
- 15杨惠光:深耕精细化后勤管理
- 16人才是医院发展第一要素
- 17医院岗前培训如何做到让员工满意
- 18法国用“色彩”管理医院
- 19如何选用适宜的医院管理实践过程评价工具
- 20某医院全面质量管理提质升级
- 21浅谈民营医院的战略管理
- 22医院绩效评价的三大影响因素
- 2310大技巧让你的医院团队不强都难
- 24浅谈民营医院管理中不可忽视的细节
- 25住院收费管理系统包括以下几部分
- 26医疗信息化应注重健康档案和诊疗资料的共享
- 27浅谈医院的驱动型绩效管理
- 28医院大量信息应该这么存?
- 29格伦:六点解决医院前期策划之惑
- 30移动医疗颠覆医院管理模式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