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市场十年变迁 迎来指纹识别爆发年
十年前,想想那时候的生活和现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换,在2005年早期的指纹识别产品在银行管理系统中开始慢慢尝试使用,当深圳一家银行开始尝试安装了指纹识别管理系统投入小范围的使用后,第二年全国各地的银行开始纷纷效仿,开始尝试使用指纹识别这一安全性更高的识别系统,银行资金管理从此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随着社会对平等、公平、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指纹识别也开始别很多人所接受,就像去年有的地方政府颁发了要建设标准化考场,标准化考场就需要在人员识别上达到高度准确防止作弊,2012年河北省高考考场就设立了指纹识别系统来鉴别考生身份。这在很多年之前很难想像到,指纹识别能够出现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当中。
指纹作为人类唯一性识别依据,正在为安全性高的行业提供可靠的保障服务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或许需要个人直接使用指纹的情况不是很多,但您的生活离开了指纹识别将面临哪些危险?如果供电系统安装了指纹识别系统可以在拉闸时,核实此人员是否有权限操作,当公司的财务系统安装了指纹识别系统,在大金额支付时需要赋予指纹识别就避免了公款被私用的危险,当公司利益没有遭受侵犯时,相对个人的利益也将受到保障。为了学习驾车技术,人们来到驾校接受培训与学习时,指纹识别驾培系统就会通过指纹识别记录您与教练行车的时间让学习过程更加严格更安全。因此,指纹识别成为安全性人员认证的系统的首选。最近一段时间的医患关系纠纷越来越紧张,指纹识别也被用于医院计划生育科室建档中进行采集收集父母指纹,避免冒充顶替等现象的出现,从而保障人们正常的家庭生活。
我们国家历来对指纹识别的应用就很重视,从十年前最初的金融领域投入使用后,从去年开始其他行业也纷纷开始尝试使用指纹识别系统,像教育、公安、电力、社保等领域。一方面源于,企业与人们慢慢开始对指纹识别应用的认同开始慢慢提高,开始普遍认识到指纹识别既具有高唯一性,安全级别又高的识别系统。另一方面,国家的立法机构在政策制定上有一个很大推动作,在2011年人大开始通过二代身份证开始涉及指纹信息的录用。国家在发放第二代身份证时已经考虑到未来将采集指纹信息,国家明确规定了从2012年7月份开始在申请二代身份证时就需要保存指纹信息。二代身份证采集指纹后,将会为指纹识别带来更广阔的应用空间。正是这一利好的消息,也将会刺激指纹识别行业迎来大爆发,方立数码科技副总经理孙宗仁预计从2012年开始未来的五到八年时间内,指纹识别市场会引起各行业的重视,全国指纹市场容量也将达到一个高峰具体金额大约为100亿美金左右。
国内指纹识别市场竞争虽然激烈,但目前指纹识别的企业能够为银行提供解决方案的公司不多,全国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加起来屈指可数,方立数码便是其中之一。成立十年多年来,立方数码的中心就放在产品研发与市场销售这两方面。因此,十年来一直专注于指纹识别领域的研究与生产的高新软件型企业,在上海一直以来都受政府扶持的重点企业。针对行业用户不同需求,不断对产品进行更新研发。目前国内指纹识别的应用普及性,比国外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广泛,指纹识别针对国内信用制度比较贫乏这一现象,为很多大型国企、金融机构以及各重点行业提供了严格的人员控制管理与授权识别,确保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保护了国家与人民财产不受损失,做出很大的贡献。
来源:安防智能家居网
- 1泛普软件给大家介绍门禁是个什么样的东西
- 2远距离不停车通行门禁管理系统应用前景
- 3门禁管理系统对避免收费人员私吞收费的用处
- 4门禁管理系统功能简介
- 5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施工中电脑选配的几点建议
- 6开辟门禁领域全新应用 指纹识别走向民用
- 7布线系统中的接地屏蔽技术
- 8门禁管理系统防砸车是如何双重保护功能的
- 9大连一停车场占道收费 要发票挺费劲
- 10指纹门禁亮相科博会 智能家居不再遥不可及
- 11好方法:社会力量建公共停车场可享财税优惠
- 12讲解门禁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动实现区别
- 13触摸时尚首选华本TDC指纹考勤机
- 142013年元旦将出首张含指纹信息二代身份证
- 15常州武进人民医院门禁管理系统
- 16基于RFID技术的车联网信息安全分析
- 17安装智能停车场收费系统注意事项
- 18分享指纹考勤机为什么经常打不起的几个因素
- 192012年国家政策为安防行业带来利好消息
- 20关于RS-485与TCP/IP门禁系统控制器优缺点比较
- 21泛普软件为什么视频门禁的可靠性这么受关注
- 22车牌识别 新时期新能力新技术新优势
- 23智能门禁管理系统设计规划应用
- 24门禁管理系统平安城市解决方案
- 25国家政策利好 生物识别迎发展良机
- 26条形码设计-Interleaved 交叉25码
- 27分析门禁系统行业市场行情状况
- 28指纹识别撑起网络安全“保护伞”
- 29传感技术的发展决定物联网的成败
- 30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探讨